據說按每公里客運量計,香港的地鐵是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地下運輸工具。香港有人口690萬,地鐵每日載客量達200萬人次,因此說香港地鐵是香港的縮影也不為過。行色匆忙的乘客代表著香港快節奏的生活和蓬勃的經濟發展,高度自動化的售票檢票機制顯示了香港發達的工業文明,而從一些小細節也可以看到香港人內心的一面,比如說,地鐵的“奧運站”。
在綠、紅、黃、橘多條線路錯綜交叉的香港地鐵線路圖上,一個名為“奧運”的站名吸引了我的注意。奧運站與奧運有什么特殊的關系嗎?是不是那里有奧運馬術分賽場的在建項目呢?懷著這樣的疑問,我邀請此次特別節目的搭檔、香港亞視主持人李彤一同踏上了“發現新香港”之旅。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彤對香港地鐵的便捷和完善很是自豪:“香港地鐵的線路圖乍一看很復雜,其實很簡單,因為不同的路線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現,大家能很清楚地找到想去的車站和換乘的地方。”的確如此,我們在地鐵中僅用了10多分鐘,就很輕松地到達了奧運車站。
一出車廂,我就找到了奧運站與奧運相關的證據:車站墻壁上都是奧運項目的壁畫,可是奧運站臺上的指示牌上有戲院、廣場、高爾夫球等眾多標志,就是沒有看到任何與2008年奧運有關的項目,莫非我的判斷有誤?
迫不及待地走出地鐵站回到地面,放眼望去只是一片很大的商業中心,絲毫不見我所期待的與奧運相關的跡象。李彤這才揭開這個謎團:原來,1996年香港著名運動員李麗珊獲得了香港歷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恰好這個車站建好正在征名,香港人就想到了這個別出心裁的慶祝方式,把車站起名為“奧運站”。
原來如此,奧運站是香港人奧運情結的絕佳體現。明年的北京奧運會,想必這個名字會吸引更多像我這樣的游客前來“探秘”。(魯 健 CCTV4“香港·香港”特別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