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卡特諾貝爾和平獎。對他扮演的角色,美國官方稱作是“非官方外交問題解決者”。
這一次赴朝鮮解救美國公民,是事隔16年后,卡特第二次以前總統的身份訪問朝鮮。1994年6月,卡特就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訪問平壤,與時任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會晤,促成了朝美《日內瓦核框架協議》的簽訂,并對朝韓關系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主持人:好,剛才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先生,洪琳老師,吉米卡特他自己評價,在書中評價,說中美建交是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成就,在您的眼中吉米卡特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洪琳:我覺得就像他本人所說的,中美建交確實是他認為一生最大的成就,我們知道1979年1月1號的時候,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而到了1987年的時候,我記得卡特到中國訪問的時候,當時他說了另外一句話,中國人也是記憶猶新,他就說他相信中國可以和平,我覺得這個聲音是挺響亮的,對中國人來講確實不一樣。卡特被認為是一個模范的卸任總統,就是卸任以后做了非常多的事情,盡管任內由于解決伊朗人質危機過程中不得利,最后下臺了,相當于選舉過程當中沒有贏得里根,但是問題這里面有很多特殊因素。但是他卸任以后我們看他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海地危機的時候,包括很多國家交往上,比如像中美關系等等,盡管卸任還是做了很多很扎實的工作。正是因為做了很多非常扎實的事情,和平穩定等等,包括像94年對朝鮮的訪問,因此2002年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想一個卸任,相當于1980年選舉失敗,到1981年卸任總統,到今天將近三十年的跨度,86歲的老人,整個國際政治舞臺風云變幻,大家還沒有忘了他,而且很多非常棘手的事情必須他來出任,這就是對他個人價值一個最大的正視,所以這一點來講,我覺得卡特雖然說大家評價他是一個模范卸任總統,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如果沒有特定歷史時期發生的特定事件,其實卡特在他任內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只不過歷史不給他一個假設的機會,但現在看,卡特一如既往這么做下去,其實他的余熱真是發揮了將近三十年。
主持人:所以說有時候被需要也是一種重要性的體現
高祖貴:重要價值的體現。
主持人:而且對于卡特先生來說也是一種幸福的體現。對,高先生,我們之前提到在16年前,就是1994年的時候,當時吉米卡特先生曾經訪問朝鮮,而且那次他和金日成進行過正式的會面,那我們比較16年前后這兩次他訪朝的歷程,您覺得有什么同和不同?
高祖貴:最大的一個,先說同的方面,同的方面我們知道還是同樣一個人卡特,卡特16年去的時候,那個時候白頭發沒有那么多,而且步履比現在矯健得多,現在去已經老了很多了,但是他依然那么精神矍鑠,同的地方。但是最大不同就是我們知道那個時候見金日成,現在見的是金正日還沒見上,見的是二號人物,現在卡特再去最大不同就是背景不太一樣了,我提到前面那次美朝雙方都想急于通過這個事情來改善關系,所以接下來見了之后,有了很快改善關系,美朝雙方不僅雙方很快達成協議,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很快實現了,有了很大的突破。這些突破都是跟卡特訪問之后帶來的。但是現在跟那個時候相比,顯然沒有那么多關了,我們知道現在最大不同是現在的局面恐怕美韓日三方現在并沒有那么急切,盡管朝鮮方面有這種期待或者希望改善關系,但是美國、韓國和日本三方沒有那么急切,也就是說這種急切的程度是下降的,所以從這次最大的我能感覺到他們雙方對卡特之行定位不太一樣的,如果那次定位是通過渠道快速改善關系,這次定位恐怕僅僅是通過這次訪問能夠使得關系穩定下來,或者不至于朝著更加惡化的方向發展,所以使得雙方通過這個渠道明白各自在想什么,然后使得關系不要進一步的惡化,所以這種定位就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決定卡特回去之后接下來可能的朝鮮半島,雙方,美朝雙方互動結果不太一樣。
參與互動(0) | 【編輯:孟湘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