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5日電 德國《明鏡》周刊23日刊文,題為:希伯倫的定居點,中東和談的絆腳石。
文章稱,希伯倫是約旦河西岸的縮影。雖然領導人和外交官們努力尋求找到一條解決中東和平的道路,但定居在這個約旦河西岸第二大城市中心的猶太人堅稱他們無處可去。
在幾幅并不久遠的相片中,古老拱門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歷歷在目,戴著巴勒斯坦圍巾的老者擁擠在水果攤、刺繡店門前的場景仍能勾起人們的記憶。
而這些上個90年代由以色列和平主義者搜集的影像中的圖畫卻已不復存在。這個約旦河西岸第二大城市早已沒有先前的喧鬧和睦,取而代之的是90個占據市中心的猶太家庭和那些始終未放棄要“奪回”希伯倫的巴勒斯坦人。
結果是,數百名以色列士兵把守一座“鬼城”,為了800猶太人,17萬人口的城市生活幾乎陷于停頓。
空洞的街巷
這個城市的中心被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許多的道路只被允許對猶太定居者的車輛開放,而巴勒斯坦人只能選擇步行。一些道路甚至完全向巴勒斯坦人關閉。為了安全起見,曾經著名的希伯倫市場也已關閉,1800個巴勒斯坦家庭因此失去生活來源。
和平、甚至調解,在希伯倫顯得十分渺茫。猶太人的固守有著復雜的宗教和政治緣由。一方面,這里有被猶太教奉為圣地的亞伯拉罕、薩拉、雅各布和利亞等先知的墓地,對猶太人而言,這里的重要性僅次于耶路撒冷。另一方面,定居點被視為是巴勒斯坦人1929年對希伯來猶太人屠殺的補償。
但最為關鍵的是,800名定居此地的猶太人想要傳遞信息:他們要知道為何不能呆在那。大衛•懷爾德就是其中之一。
極端的懷疑
懷爾德的問題顯然是針對巴勒斯坦人。在他看來,希伯倫的其他地方和周圍的群山中并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他說,上帝承諾約旦河西岸乃猶太人的家園。
因此,猶太人定居者對現有中東和談中有關建設巴勒斯坦國表達出了近乎極端的懷疑。
懷爾德說:“如果內塔尼亞胡接受巴勒斯坦人的要求,那么這將是在向我們宣戰”。
定居點問題是目前中東和談遲遲無法達成協議的核心議題。美國政府向以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要求其延長關于禁止修建定居點禁令。而巴方也堅持停建定居點是談判重啟的底線。
槍不離身
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的懷爾德已經在希伯倫居住了12年。他的格洛克手槍從未離開他半步。
定居者擔心,即便是右翼的內塔尼亞胡政府也會將部分定居點作為和平協議的“祭祀品”。2005年,當時的沙龍政權寧愿違背自身的意愿,也要將定居者從加沙地帶撤出。
現在,猶太民兵業已在約旦河西岸接受培訓,以抵御來自巴勒斯坦人的攻擊。他們甚至毫無羞愧的承認,斗爭的對象也包括那些強拆定居點的以色列士兵。
他們的政治力量難以被忽視。還有約50萬的猶太人居住在被占領土上,他們對于好日子即將結束的擔憂促使他們將選票投向更為強硬的政治家的手中。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