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真的開始了。現在是178種職業合法化,接著可能就會放開其他限制,政策會越來越松……我正打算好好將這個房間裝修一新,將來可以開個小店,做點生意。”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老城區奧萊利街上,《環球時報》記者碰到了正在裝修店面的阿爾瓦羅。這個熱情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活兒,領著記者參觀他的房子。這座房子是一座建于1880年殖民地時代的老式建筑,從外觀上看顯得古樸、典雅,但一走進屋子,就會發現里面“漏洞百出”,破舊、生銹的門窗分明昭示著一段停滯的時光。上月中旬,古巴宣布國有部門裁員100萬的改革計劃,并放開178種私營經濟限制。對人口僅1100多萬的古巴來說,這意味著每個家庭都會有人“下崗待業”。對這樣“激烈”的改革,古巴老百姓到底怎么看?世界也在關注古巴這次改革能走多遠。在這個特殊時期,《環球時報》記者10月初走進了古巴。
有人期待有人擔憂
阿爾瓦羅是哈瓦那一家國有商店的保安。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每月工資僅有300多“老比索”(約合12美元),根本不夠全家吃喝,他因此經常靠拉游客去買“黑市”雪茄煙賺些“外快”。上月中旬,古巴正式公布了最終裁員100萬人的計劃,其中未來半年內將一次性裁減50萬國有員工。幾天后,古巴又出臺配套政策,從10月1日起放開178種私營經濟限制,以緩解“下崗待業”問題帶來的社會沖擊。對這項新政策,頭腦活絡的阿爾瓦羅想出新點子,由于他家住的這座老建筑內空很高,他決定把房子隔成兩層,把底層裝修后做生意。
阿爾瓦羅說,他家生活現在大部分靠拉游客賺些“新比索”,否則他需要攢上五六個月才能買得起一袋水泥。古巴實行雙幣制,全國流通“老比索”和“新比索”兩種貨幣,老比索不可直接兌換成外幣,但可以支付國家配給的低價生活用品。新比索可兌換外幣,1新比索約合1.08美元,可兌換24老比索,新比索可購買國家配給之外的商品,類似中國以前的“外匯券”。古巴市場上一小袋水泥價格為8新比索。也許是因為正式工資并不是家庭的主要收入,阿爾瓦羅對裁員計劃并沒有說太多,他對自己即將開業的商店充滿期待。他說,他期待銀行將來能夠給他的小店提供一點資金,他更希望政府能夠向私營商店敞開供應國家統管進口的商品,“目前,這里限制仍然太多,真希望它們改變的步子能夠邁得再快些……”
與有“想法”的阿爾瓦羅相比,哈瓦那街頭報亭退休職工維森特則擔憂自己的未來。這位老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前為了賺點額外收入,很多人退休后還會繼續工作,但現在像我們這些老齡員工已經被政府明確告知將面臨強制退休的命運。”他說,兩年前哈瓦那地方政府曾鼓勵近1萬名有經驗的退休教師重返校園任教,但現在這些人成了“大裁員計劃”首當其沖的“犧牲品”。像報亭職工這樣不需要太高教育水平的工作更必須向年輕人讓出工作崗位。“我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只能靜觀其變。”
迫于沉重的財政“包袱”,古巴政府近幾個月來明顯加快了“社會主義更新(古巴對改革的說法)”的步伐。古巴各大媒體基本上每天都用大篇幅文章介紹和解釋各種“更新”政策。古共機關報《格拉瑪報》說,古巴國有單位的保安人數比農民還要多,而全國卻有近50%可耕地無人耕種,公務員、律師、教師、醫生多,而修理工、機械師、技術員則太少,這種不合理的狀況促使“大裁員”勢在必行,最終目標是“全國80%的勞動力應直接從事生產、服務和其他基礎工作”。
“躡手躡腳的市場化改革”
古巴政府對“市場經濟”這個詞語一直“有所保留”,古巴經濟部長穆里略今年8月表示,古巴要做的是“更新而不是更改社會主義制度”,并稱仍將維持中央管理經濟的模式。但《環球時報》記者在古巴走訪了哈瓦那、西恩富戈斯、圣地亞哥等多個城市時發現,古巴政府正在放松除了國家配給供應的基本生活用品以外其他產品價格,讓其遵循市場規律上下波動。有人說,這實際上意味著古巴正在“躡手躡腳”地進行“市場化改革”。
記者在古巴采訪的幾天中,古巴國內的汽油、柴油價格出現了罕見調整,普通汽油價格從原來的每升1新比索漲到1.4新比索。幾十年來,古巴從盟友委內瑞拉以優惠價格每天進口約10萬桶原油,維持著國內汽柴油價格的長期不變。對這次調價,《格拉瑪報》稱,“政府今后將遵循供給平衡規律對油價進行調整”。
那幾天,古巴還宣布在全國范圍內,民眾都可以公開銷售自家種植的蔬菜等農產品。此前除少數地方,個人在街頭出售農產品屬于非法行為,一旦被抓住將處以重罰。根據最新頒布的規定,那些在自家后院種植農產品的個體戶,如今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家門口或道路兩旁擺攤。“這將本來亂糟糟的一潭渾水全面澄清了。”當天的《格拉瑪報》這樣寫道。
實際上,記者在這次采訪走過的古巴各城市里看到,街頭市場都顯得非常興旺。在哈瓦那一些公園中,隨處可見穿著白大褂、帶著理發工具的街頭理發員。在圣地亞哥的步行街,許多商販都在賣力地推銷各類小吃,街頭甚至還有許多美容美甲“店”,雖然這些“店”只是由兩把椅子、一張小桌子和一個擱各種指甲油的簡陋架子組成。
配給本仍在,但內容少了
除了裁員計劃,古巴政府還在醞釀另一項影響更為深遠的變革,即逐步縮小配給供應制范圍和品種。在古巴民眾日常生活中,配給供應制覆蓋了生活所需的絕大部分用品,從面包、大米、食油到肥皂、香煙、咖啡,無所不包。盡管這些東西在市場上都有,但憑配給本在國營商店里購買的價格通常只有市場價格的1/10甚至更少。在古巴第二大城市圣地亞哥,退休教師奧羅拉對記者說,她現在的退休金是260老比索,為此她以前常拿著配給本以低價購進政府補貼的香煙,然后在“黑市”轉手出售。不過,現在像香煙這類補貼已經沒有了。
《格拉瑪報》日前引述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的話說,作為一項覆蓋全民的社會福利政策,古巴民眾長期享受的配給供應制如今不再是“理所當然”。勞爾今年曾多次宣稱,“古巴革命奉行的那種平均主義已經站不住腳了”。
面對古巴政府自上而下啟動的大規模“更新浪潮”,不論是不安現狀的中青年人,還是為日后生活擔憂的退休者,大多一邊期盼“變化”,但同時又對未來充滿迷茫。為了緩解人們的擔憂,古巴同時出臺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格拉瑪報》日前用一整版介紹未來與大裁員相伴而生的三大政策———“稱職性考核”、“待業工人”以及社保模式。根據出臺的最新規定,政府在各個部門成立“專家評估委員會”,聯合古巴工人統一工會一起對所有員工的業績表現進行綜合測評,解聘那些無故曠工、偷懶和業績不佳的“不合格”員工。為幫助“待業”人員再就業,政府將向淘汰出局的職工提供其他崗位,如農業、建筑業等急需勞力的部門。針對一時找不著新崗位的被裁人員,古巴政府表示不會讓他們放任自流,允許所有被裁人員離開工作崗位后的第一個月有權申領一個月補助,如果第一個月沒有成功實現再就業,那些有10年以上工齡的員工將有權在第二個月繼續申領補貼。
酒店行李員成最受歡迎職業
在古巴,雖然記者采訪的人從高官到普通民眾中多數都不富裕,但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期望改變的心態讓記者印象深刻。實際上,由于古巴革命前后有大量古巴人移往美國,現在古巴有約六成的家庭擁有僑匯來源。古巴民眾平均月工資為400老比索,政府官員的工資也與普通百姓差別不大,但哈瓦那街頭隔幾天就可以看到幾家新餐館出現,有些餐館一頓飯甚至要2000多老比索。每到入夜,這些餐館無論大小基本上都是賓朋滿座。在古巴,像出租車司機、酒店服務員、行李員、翻譯、導游等與“涉外”活動沾邊的行業都是眾人“趨之若鶩”的行當。據當地人說,在古巴,酒店行李員的收入甚至超過醫生,成了最讓人羨慕的職業。在哈瓦那酒店內,大堂里播放著美國CNN和英國BBC的新聞,古巴人顯然知道外部世界發生了什么,也知道自己面對的現實與外部世界存在的差距。許多當地人說,古巴民間潛藏著一股希望盡快改變生活命運而不惜嘗試新鮮事物的“沖動”。
一位退休古巴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古巴的很多死結都已經打開了,民眾對改變有很高的呼聲和要求,但我認為,最好是較為溫和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對古巴人來說,這還屬于新事物。”實際上,盡管古巴最近放松了一系列限制,但政府迄今不允許民眾買賣房屋等。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流亡在外的古巴人有150多萬,占古巴人口近15%,他們與島上親人保持著緊密關系,一旦放開,政府擔心對岸的古巴人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這些財產。這也正是古巴表示“更新”經濟模式不參照其他國家的一大因素。
記者在古巴街頭聽到許多人在議論“后菲德爾·卡斯特羅時代”,但沒有人否定老卡斯特羅給古巴帶來的獨立、平等,許多古巴人都興高采烈地對記者說,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康復對于古巴人民而言是一大民族驕傲。而對于拉開這場激烈“更新”的繼任者勞爾,古巴人毫不掩飾對價格上漲的抱怨和對下崗的擔憂,但人們認為勞爾確實在給古巴帶來“真正的改變”。許多人還把勞爾的話掛在嘴邊:社會主義讓古巴人民在權利和機會上人人平等,但在收入方面絕不應該完全相同。(赴古巴特派記者 鄒志鵬)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忠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