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與特朗普會面,美日“小集團”謀劃“大算盤” | 國際識局
中新網2月9日電(記者 孟湘君)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后,意大利、以色列等國領導人先后與其會面。近日,趕在印度總理莫迪啟動訪美日程前,日本首相石破茂赴美會見特朗普,雙方就加深美日等國“小集團”合作,達成共識。
石破茂此次訪美有哪些目的?與特朗普會面擦出怎樣的“火花”?日美關系未來如何發展?兩國抱團勾連“小圈子”,對亞太地區局勢有何破壞性影響?中新網專訪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展開深入解讀。
官方“互吹”背后的地緣算盤
當著石破茂和媒體的面,特朗普“口頭表揚”石破茂是“工作出色、值得尊敬的人物”;石破茂在日美首腦聯合記者會上談及對特朗普的印象時,則表達了自己感受到的反差:“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非常張揚、強勢和可怕的人,但當我見到他本人時,我不加任何奉承地感覺到,他是一個真正真誠的人”。
此次會談當中,兩人的官方“互吹”固然肉麻,釋放出的信號,更為耐人尋味。
陳洋指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沒有就美日兩國間的分歧向石破茂發難。
一是,最為重視經貿赤字問題的特朗普,在此次與石破茂舉行首腦會談期間并未特別強調這一議題,也沒有格外施壓,要求日本購買更多美國產品等。
二是,特朗普也沒有像日媒此前預測的那樣,要求日本將防衛費提升至GDP的3%或5%,而是歡迎日本在2027財年后,繼續加強防衛能力建設。
結合日美首腦會談內容以及發布的聯合聲明內容來看,陳洋分析稱,石破茂與特朗普確認了兩國以往達成的一些共識。如,繼續深化日美同盟關系;繼續推進美日印澳、美日韓、美日澳、美日菲等“小集團”的合作;以及繼續推進落實“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等。
也就是說,日美兩國以往的一些合作得到了延續,并未因美國政權的更替而發生變化。陳洋認為,特朗普政府將延續前屆政府的外交政策,繼續介入和干預亞太事務,并不會完全輕視或放棄在亞太地區的盟伴關系網絡,從日本的角度來說,這會讓日本感到相對“安心”。
新興科技賽道上聯手抗衡中國
在此次日美首腦聯合聲明中,陳洋注意到,雙方明確提及要深化AI、半導體等領域的合作。他指出,這反映出日美兩國深化合作不僅局限于傳統安全領域,還朝著新興領域不斷邁進。
日美深化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是為了迎合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陳洋稱,隨著全球數位化轉型的推進,包括日美在內的世界各國對半導體、人工智慧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提升,這也將使相關行業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他指出,因此,日美實現選擇深化高科技領域合作,既是為了應對未來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也是為了布局今后的長遠發展——將半導體、人工智慧等打造成各自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經濟增長牽引。
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陳洋強調,日美深化高科技領域合作,實際上也包含了與中國競爭、抗衡的目的。
一方面,日美兩國始終戴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對抗的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科技發展。
另一方面,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考慮,美國始終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發展存有焦慮和恐慌。比如,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深度求索公司發布最新模型DeepSeek-R1,以高性能、低成本等特點引發轟動,也讓美國、日本等感到焦慮恐慌,甚至已開始對DeepSeek下手。
日美關系會走向“黃金時代”嗎?
陳洋指出,雖然石破茂與特朗普的首次會面效果不錯,但并不代表兩國關系今后就一帆風順。用中國人的話說,“先禮后兵”,第一次見面不論如何也要表現得和和氣氣,為接下來的具體談判營造相對積極的氛圍,畢竟日美經貿赤字問題還存在,還沒有充分地解決。
同時,特朗普本人重視“交易外交”,不排除今后隨時向日本施壓的可能。

陳洋還指出,考慮到當前兩國的實際情況,在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日美同盟迎來新發展和提升的可能性相當渺茫。
一方面,從日本國內政治的角度分析,石破茂在自民黨和國會中的地位相對較弱,其能否長期執政仍存在不確定性。即便石破茂有意推動日美同盟深化,他所面臨的國內政治挑戰和調整需求,以及是否能有足夠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目前都難以預測。
陳洋表示,如石破茂無法繼續執政,日本再次陷入首相頻繁更替的局面,那么不僅日美同盟的深化將面臨困難,日本在同盟中對美國的重要性,也將顯著減弱。
另一方面,從美國的立場來看,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并推行以交易為導向的外交策略。他特別關注日美之間的貿易赤字、駐日美軍費用分攤以及日本防衛開支等問題。
因此,除非日本能夠全面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否則日美同盟關系很難實現新突破。
此外,特朗普對同盟關系本身并不十分重視,他始終認為,日本等盟友是在“搭美國的便車”。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在其第二任期,日美同盟關系也難以提升到新高度。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5日 20:22:56
- 2025年05月05日 14:56:09
- 2025年05月05日 13:21:38
- 2025年05月04日 10:26:30
- 2025年05月02日 2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