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有深刻的反智主義傳統。特別是經過克林頓時代的高速經濟增長,國民樂而忘憂,居安不思危,戈爾的警告不僅沒有多少人聽,大家反而嫌他煩人,把他描繪成一個自作聰明的“雞蛋腦袋”來尋開心。比如,當時的媒體曾不竭余力地炒作戈爾自稱發明了互聯網的笑話,乃至戈爾自己也不得不以此自我解嘲。其實,戈爾不過是對記者說他作為眾議員曾為了創造互聯網而采取主動行動。事實上,戈爾也確實是最早意識到互聯網意義的政治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密切關注有關技術的發展,并在1980年代末提出“戈爾議案”,此案在1991年作為“高功能電腦與通訊法案”而通過。他還于同年在《科學美國人》的“通訊、電腦和網絡”的專號上發表了“地球村的基礎設施”一文,不愧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美國人在布什和戈爾之間作出了錯誤的選擇,并付出慘重代價,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如今時代不同。美國社會充滿了危機感,需要有能力的人出來當領袖。戈爾的感召力自然也就隨著他的電影而上升。有評論家指出,戈爾2004年出來,無非是要報2000年的一箭之仇,證明他是個過去的人物。但是,他現在出來競選,則代表著未來。
有分析人士稱,布什的兩任總統,使美國危機重重,國際地位日益下降,敗壞了共和黨和保守主義的信譽。從去年中期選舉的勢頭上看,民主黨行情看漲,一個“常規的”民主黨候選人,即白人男性,在2008年勝面甚大。但是,現在民主黨內的兩位領跑者,一位是婦女,一位是黑人,要當選必須獲得前所未有的歷史突破才行,難度過大。另外,如今三分之二的美國人反對伊戰。這個比例還在看漲。希拉里投票支持伊戰,競選中處處被動,她不能再重復克里的笑劇:我先投票支持,然后又反對。奧巴馬反對伊戰,站位不錯,但政治經驗太少。戈爾則一如既往地反對伊戰,同時又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地位更好。
如今,戈爾還有二個戰術優勢。第一,他因為獲得奧斯卡提名,接近好萊塢。而好萊塢是民主黨的金庫。誰拿到好萊塢的政治捐款,誰就有了選戰的資源。第二,戈爾名氣大,不必早早站出來造知名度。他完全可以等到10月份再作決定,現在只管坐壁上觀,疏通財路,看出場的對手彼此火并,犯錯誤,自己則捕捉最新的政治風向伺機而動。他最大的障礙,恐怕是他和以克林頓為首的民主黨主流派不屬于同個陣營,大家都想排擠他。不過,他在2004年支持的迪恩,現在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如果希拉莉和奧巴馬在未來幾個月勢頭不佳,或犯了大錯誤,戈爾就很可能后發制人。
我們不要忘記,戈爾從1988年就開始競選總統,讓他忘記朝堂是很難的。而1960年尼克松在一場勢均力敵,充滿爭議的競選中輸給肯尼迪后,一度也成了過時人物,連加州州長也選不上。可是,也正是八年之后,他卷土重來,最后兩入白宮。歷史不會總是重演。但歷史告訴我們:現在沒有人能將戈爾排除在2008之外。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