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綜合報道,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簡稱TIC)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那么,在美國金融危機正波及全球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為何仍增持美國國債?
中國成美國最大海外“債主”
英國《金融時報》19日稱,最新一期美國財政部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的美國一年期、一到十年期以及十年以上期國庫券,已從8月份的5414億美元升至9月的5850億美元。另一方面,日本的持有量則從5860億美元降至5732億美元。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海外持有者。
該報告數據還顯示,9月份美國投資者出售了創紀錄的380億美元外國債券。此前,該項數據在7、8月均曾創造歷史紀錄。美國資金回撤,導致美元走強,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國經常賬戶赤字。
英國仍然是美國國債第三大海外持有者,自8月的3080億美元上升至9月的3384億美元。
報道稱,至少自上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日本就一直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2003、2004兩年,日本央行干預外匯市場,力挺日元,日本的美國國債持有量隨之迅速增加。過去一年,日本減持了手中的美國國債,數額從近6000億美元開始下降,而中國則進一步買入,數額從4700億美元上升至當前水平。8至9月,中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額增加436億美元,這一歷史性升幅中的相當大部分是新購買的美國短期國庫券。
規避風險 美債仍受青睞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國不繼續購買美國國債,那么為了把新發國債推銷出去,美國政府的自然反應是大幅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這將導致中國央行持有的存量國債價值更加縮水。因此,通過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來幫助美國金融市場盡快恢復穩定,從整體上而言有助于最小化中國外匯儲備在次貸危機中的損失。
專家又是如何解讀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呢?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學者本月初出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對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予以了深度分析:
第一,這與全球范圍內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Deleveraging)有關。國際金融機構普遍實施了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 VAR)的資產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旦資產價格下跌,金融機構將被迫收縮財務杠桿,通過出售風險資產來償還債務。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同時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大規模撤出(這也是韓國等國家面臨資本外流的根本原因),并重新流回美國。畢竟美元仍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最具流動性的幣種,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元短期國債市場,導致了兩個后果。其一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得非常陡峭。由于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投資于美國短期國債尋求避險,導致美國1個月、3個月等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迅速下降,甚至一度出現負利率的情形;其二是美元相對于其他主要貨幣的顯著升值,尤其是相對于歐元大幅升值。2008年年初至今,美元對歐元升值超過25%。美元匯率走強也是導致全球原油及初級產品價格下挫的動因之一。
第二,這與中國央行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有關。盡管從2005年7月開始,中國開始實施人民幣有管理浮動、參考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政策。但自2008年第3季度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對中國出口行業的沖擊加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明顯減緩。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僅升值0.6%。由于這一時期內美元對歐元顯著升值,導致實際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也出現顯著升值。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歐元名義匯率升值了7.5%——這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最大的單季升值幅度。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不難理解中國央行為什么繼續增持美元國債。由于美國短期國債重新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顯著升值。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減持美元資產、增持其他幣種資產,將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因為外匯儲備是以美元計價)。因此,增持美元國債就成為中國央行的當前之選。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