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3日晚,美國財長蓋特納公布了銀行不良資產收購方案詳情:政府將動用750億至1000億美元收購1萬億美元“毒資產”,其中8%的資金將來自私人投資者。預料方案以價高者得的方式進行分段購買。香港《文匯報》24日發表社論,指出這一舉措方向正確,但要達到預想的目的,還需要加強監管。文章摘錄如下:
“毒資產”是金融海嘯禍源,這次華府決心正本清源,透過公私營資金合作,將毒資產從金融機構中剝離出來,有助恢復金融機構的信貸功能,修補斷裂的信貸鏈條。然而,毒資產得以肆虐全球,主要是金融監管缺位所致,華府在花費巨資“去毒”的同時,監管必須同步完善,避免釀成新的危機。
美國金融機構的毒資產包括住房和商用房抵押貸款、貸款關聯證券等金融衍生產品,其中單是抵押貸款價值估計已超過2萬億美元。由于資產價值急跌,連帶整個金融市場都大受沖擊,金融機構須為巨額不良資產撥備,自然難以維持放貸,導致經濟急劇收縮,造成惡性循環。盡管聯儲局已將息率下調至接近零息水平,又連番向市場注資,亦難以恢復信貸。若讓銀行自行消化“毒資產”,經濟復蘇將不知拖到何時。華府推出處理措施,是穩定金融的重要一步。
過去布什政府曾提出由政府收購“毒資產”計劃,但由于“毒資產”深不見底,單靠政府收購猶如抱薪救火。比較而言,蓋特納的處理方案是通過公私營資金收購毒資產,以價高者得形式出售,政府主要擔當支持貸款的角色,以降低政府“解毒”成本,可行性較高。從有關方案自上周透露至今,道指持續飆升可看出,市場對方案反應正面。
“去毒”方案要取得成功,盡管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但監管依然是其中重要一環。歐洲國家在注資拯救銀行后,立即派官員進駐董事會,加強對銀行規管。AIG巨額獎金事件恰恰反映出美國的救市計劃在監管方面做得不夠。當然,加強監管并非是簡單化地限制金融機構高層的花紅,而是從監管金融運作的層面,汲取次貸危機的教訓,實行強制性資產信息披露,加強對銷售、包裝、定價的監管,以至對失職貪瀆者追究刑事責任,以有效防止毒資產出售后衍生新的問題,引發新的危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