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地震中第一具中方人員遺體被找到 來源: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
中新網1月16日電 綜合報道,海地強震已經過去逾三天了,首都太子港街頭依然處處殘垣斷壁,數百萬災民的震后生活牽動著全球的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救援隊伍和物資源源不斷的涌入。
同時,中國國際救援隊總領隊黃建發1月16日宣布,中國國際救援隊已于海地當地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發現第一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對其他幾名中國維和人員的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
中國8名被埋人員牽動人心
1月13日,海地強烈地震造成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倒塌,當時正在樓內與聯合國官員舉行商談的4名公安部赴海地維和工作組人員及4名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失去聯系。這8名被埋人員牽動著中國人的心。
公安部赴海地救援工作組組長、國際合作局局長劉志強在通過海事衛星電話向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介紹救援工作時表示:“中國國際救援隊在當地時間十三日凌晨到達地震現場后,立即展開搜救工作,目前已基本確定中國被埋人員的位置。救援隊正與其他國家救援力量合作,采取多種搜救手段加緊施救!
目前,救援隊正按照孟建柱的要求,爭分奪秒,竭盡全力搜救中國被埋人員。最新消息稱,中國國際救援隊已于海地當地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發現第一具中方失蹤人員遺體,F場人員對這名遇難中國人舉行了默哀儀式。對其他幾名中國維和人員的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
中國3000萬元援助物資啟運
中國政府向海地提供的價值3000萬元的緊急援助物資包機16日從首都機場啟運,發往海地。首批物資重約90噸,價值人民幣1300余萬元,包括20余萬份藥品、1000頂帳篷、240套便攜式應急燈、2套水凈化設備、1250公斤食品和飲用水、4080件單衣等當地急需的物品。運載這批物資的波音747包機于北京時間16日中午12時22分起飛,途中計劃經停安克雷奇,飛行時間約19小時。
15日,中國政府決定向海地緊急提供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的人道主義救災援助。商務部立即啟動了人道主義緊急救災物資援助應急機制,會同外交部、總參謀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和民航總局等部門緊急部署,在24小時內完成了首批物資籌措和發運準備。
另外,中國派往海地的第三架包機今晚22時將飛往海地。此次任務由國航A330型飛機擔任,飛機將于北京時間17日19時40分返回,飛機不會停留太多時間,返回時初步預計會帶回部分人員。
震區已清點5萬具尸體
海地內政部長15日透露,海地政府現已清點約5萬具地震遇難者尸體,估計海地強震造成的遇難總人數在10萬人到20萬人之間。另一位負責海地公安事務的官員表示,目前約四萬具尸體已在公墓下葬。
自12日海地發生強震,由于多數政府辦公機構被震塌,政府運轉幾近癱瘓,海地地震遇難者的確切人數一直沒有統計出來。早前海地總理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萬人,更有海地參議員估計遇難者或有50萬之眾。
根據二00七年公布的統計數字,海地人口近九百萬,其中首都太子港約二百萬人口。當地時間十二日下午發生的地震震源較淺,震中距太子港僅約十六公里,因此太子港遭受重創,全市地震遇難人數不容樂觀。地震專家普遍估計,此次海地強震或將成為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大強震之一。
直面海地震后慘狀 有人祈禱有人絕望
大地震使首都太子港等地化為一片廢墟,海地數百萬災民缺水缺糧缺電。海地總統表示,現在多數醫院震毀了,沒有足夠容納空間,還有很多傷者躺在街上。地震使原來就非常脆弱的海地醫療系統陷入癱瘓,專家擔心各種瘟疫同時爆發。
海地僅存的一家醫院里擠滿了受傷的人,但由于缺乏醫藥,無法得到救治。據當地的目擊者說,仍沒有看到有大型機械設備搜救那些廢墟中可能的幸存者。很多災民仍在不斷祈禱,等待救援。
海地分發救援食品和藥品的工作正在進行,但由于救援物資發送的緩慢,一些災民變得越來越絕望和憤怒。有災民在乞討食物和飲水。隨著越來越多的救災帳篷、毯子和醫療用品等已經抵達海地的援助物資放在機場尚未分發,部分災民情緒激動,太子港不少食品店被絕望的民眾哄搶一空。
一場地震災難不僅摧毀了海地人的家園,也讓這個小國的政府幾乎“瓦解”,許多部長級官員幾乎全部失去聯系,負責治安的警察都在忙著尋找自己的親人,首都太子港主要監獄的四千名逃犯伺機“越獄”,無政府狀態令海地亂象叢生。
據了解,海地沒有軍隊,其警察部隊在地震后已不知所蹤,目前,當地的保安工作大部分由聯合國維和人員接管。
不過,在這個慘不忍睹的城市里也時時上演著感人場景。太子港一名男子的兩名弟弟和母親罹難,他也被困瓦礫中。救援人員試圖拯救他,但他卻一直呼叫“停手”,阻止別人救他,他只想要一支槍自殺,“與家人一同死去”。
地震奪去無數生命,一個小生命卻在苦難中來到世上。地震發生2小時后,在巴西士兵搭建的臨時醫療站里,約120名災民正等候治療,其間一名孕婦早產,軍方醫護人員立即替她接生。嬰兒平安,但母親卻出現綜合癥流血不止,命懸一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