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日電 幾年來,“金磚四國”的發展成就為世界所矚目,日前在俄羅斯舉行的四國領導人首次會晤就被評價具有歷史意義。但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面對諸多贊揚和追捧,需要冷靜看待,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忘乎所以,四國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文章摘錄如下:
“金磚四國”(BRICS)總人口占世界42%,GDP占15%,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四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達50%。日前彭博新聞社稱四國不含黃金的國際儲備資產計達2.8萬億美元,占全球42%。據報道,“金磚四國”正計劃大力購買IMF基金債券。四國一直對金融危機保持警覺,具有一定抗危機能力,危機并沒根本動搖其實體經濟,這些都難能可貴。
發展成績值得肯定
四國主動探索機制化交流與協調。2009年3月,四國財長在英國會晤,就穩定國際金融體系、采取財政刺激措施拉動內需和反對保護主義等領域達成一致。四國近年來的互動也是緊鑼密鼓。2008年5月,在俄羅斯葉卡捷林堡舉行了首次外長會議,2008年9月聯大期間舉行了四國外長會晤。2008年11月7日,四國在巴西舉行首次財政部長會議。四國對話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對解決全球發展領域的緊迫問題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順應時代潮流、對話前景廣闊。
但四國發展集體安全合作可能性不大。四國合作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整體的發展和利益,但四國在經濟、貿易、產業結構、政治互信等方面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問題,“金磚四國”概念劃分也不全面。因為世界上具有發展潛力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埃及、南非、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可以在此基礎上吸收更多的發展中大國和中等國家加入。四國力量畢竟有限,各國之間也存在不少異質性甚至競爭性,目前的合作原則性大于具體性。再者,國際社會拋棄美元是不現實的,但探討這些問題將有利于促使美國完善自身金融體系、負起管理自身金融和貨幣體系的職責,推動未來的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
象征意義多于實際意義
四國實力和發展質量一時難以企及西方發達世界。四國對發達經濟體的依賴較重,不可避免受到發端于西方的金融危機沖擊。四國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法律規范、積極利用新技術,推進社會公正公平、縮小兩極分化。俄羅斯需要切實改變過于依賴能源的經濟結構,中國需要解決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市場體系有待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能源與環境問題突出、經濟增長粗放等問題。印度需要克服基礎設施落后、種姓制度制約社會發展、經濟過于依賴服務業和外向型等制約因素。
新興大國的發展成長不會一蹴而就。這個過程歷時漫長,其發展前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美國和歐洲、日本無疑將繼續是世界經濟巨頭,美國綜合實力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當之無愧。四國GDP占世界的15%,而僅僅美國的GDP就占30%,歐盟27國經濟總量更在美國之上。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好,只要克服金融危機并擺脫中東困局,美國仍有可能取得新發展。幾年前,奧尼爾提出這個有些炒作成分的概念時也強調,他從來沒有明確說過四國的GDP總和肯定超過西方七國,也從來沒有說過中國肯定超過美國,僅僅是有可能。
更為關鍵的是,即便四國發展前景很好,也不會與發達國家相矛盾,在全球化繼續發展的新時代,發達世界與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割裂和對立心態要不得,它不利于國際社會的總體發展與合作。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國作為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國際發揮日益重要和不容忽視的作用。四國要積極進取、求同存異,在國際事務中就共同利益和關切加強對話、協調與合作,增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整體聲音和影響,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共同發展。(齊云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