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9日電 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上任不到一個月,便開始實踐他改善東亞睦鄰關系的政綱。10月9日,鳩山飛抵首爾,與韓國總統李明博會晤后,兩人又一起訪問北京,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共同就東亞一體化、經貿、環保和歷史問題展開討論。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分析報道,鳩山此行貫穿著一個強烈的信號:“友愛”。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亞太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本杰明•塞爾夫 (Benjamin L. Self)對該周刊說:“從目前日本的政壇形勢看,民主黨很可能在未來4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保持在日本的執政地位,這就給予民主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鞏固對外關系。”很顯然,在日本的對外關系中,東亞鄰國是鳩山政府的重中之重。
報道指出,雖然鳩山在北京停留的時間不長,但他精心準備的議題卻頗為豐盛。最值得關注的是,他帶來了“東亞共同體”的構想。
自9月15日上任之后,鳩山就曾在不同場合提出過這一構想。在歐盟模式的鼓舞下,他希望東亞共同體能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十國、印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組成一個人口約有32 .4億,國內生產總值達13.65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系,擁有統一的貨幣“亞元”。按照鳩山的思路,各國將優先推動自由貿易和全球變暖問題等方面的合作,逐步確定共同體構想的具體內容。
“要在東亞建立像歐盟一樣的聯盟,是個長期的挑戰。東亞各國面臨的障礙要比二戰后西歐國家面對的還要多。”塞爾夫對《華盛頓觀察》周刊指出。
在鳩山的“東亞共同體”中,十個國家的種族、語言、文化、經濟發展等差異巨大,要達成一體,遠沒有歐洲國家的基礎。在中日韓三國峰會后發表的《共同聲明》中,也只有一處提到了“東亞共同體”的概念。
基于此,站在美國的角度,塞爾夫認為,“整體上而言,華盛頓對這一設想應保持平靜,積極面對這個‘一體化’的過程。”他認為,中國會因為東亞的融合,而更深入地參與國際體系,但可預見的是,美國仍將在東亞安全、外交和經濟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據日本官員透露,鳩山此次出訪,重在發展與中、韓國家領導人的私人關系。而歷史問題則是重要的檢驗。
“從鳩山個人和日本民主黨的背景看,他對于日本對東亞國家的侵略歷史更有悔意,更傾向于放軟身段,調和矛盾。”塞爾夫分析說,“鳩山接受并遵守1995年的《村山道歉聲明》。”
1995年,日本時任首相村山富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紀念會上表示,日本必須對給亞洲造成的痛苦自我反省,并針對日本的侵略殖民歷史再度表達他最深切的愧疚和由衷的歉意。在此次出訪中、韓之前,鳩山曾表示,他將沿襲“村山道歉聲明”。
塞爾夫認為,化解歷史問題必須通過鞏固日本的對華、對韓關系。從目前的形勢看,日本民主黨的執政地位頗為穩固,應該有時間達成這個目標。當然,在日本仍然存在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歷史問題僅僅是反日勢力手中的工具,而并非東亞鄰國政府與人民關心的議題。
“因此,日本的歷史問題在政治上沒有永久性的解決方案,只能構筑在國與國關系的長期鞏固和加強上,”塞爾夫總結說。(李焰,《華盛頓觀察》2009年第38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