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5日電 綜合報道,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KSLV-I)在當地時間25日下午5時發射升空,數分鐘后韓國羅老衛星發射中心宣布“羅老”號發射初步成功,捏著一把汗注視倒計時牌的市民歡呼雀躍。韓國總理韓升洙也通過電視對火箭發射的初步成功表示祝賀。但距離火箭發射約70分鐘后,韓國當局宣布“羅老”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發射未能取得100%成功。
“羅老”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
韓國羅老宇航中心介紹稱,“羅老”號本應在離地9分鐘后的306公里高空分離科學技術衛星2號,但卻在340公里分離。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安秉萬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發射后1級引擎和2級固體燃料引擎啟動正常,衛星也正常分離,但未能按原計劃進入目標軌道。”
有專家分析稱,此次發射出現問題可能是由于“羅老”號2級火箭(韓國技術自主研發,推力約為8噸)在調姿時出現問題。一般來說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可能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另外也有可能是測控出現問題。
不過,專家還指出,雖然這次發射未能徹底成功,韓國航天大國的夢想遭到打擊,部分國民的心理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此次發射至少檢測了韓國的地面發射系統和一、二級火箭分離、星箭分離技術,可以稱得上是韓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重要起步。
26日最終判定發射是否成功
按照原計劃,“羅老”號離開地面215秒后,升到177公里上空時,環繞衛星的整流罩脫落。發射232秒后到達196公里上空,一級推進器分離。隨后,在發射395秒后開始點燃2級引擎,并在發射540秒,即到達300多公里上空后,科技衛星2號開始分離。
“羅老”號將于26日凌晨4時與大田KAIST人造衛星研究中心進行第一次通信,在該通信后才能最終判定此次發射結果。
韓國 “羅老號”火箭價值5025億韓元(約合4.08億美元),高33米,直徑將近3米,直徑約3米,重140噸。它的任務是將一顆100公斤級人造衛星送入地球低軌道,用來檢測地球的輻射能。
“羅老”號的研發工作于2002年8月開始,并在2004年10月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與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公司簽署運載火箭系統合作協議后,正式走上研發軌道。
欲躋身世界航天強國需跨技術難關
6月11日,韓國總統李明博曾在羅老宇航中心竣工儀式上說,未來10年內,將努力使韓國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如果這次“擔負著全體國民希望與夢想”的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能夠發射成功,韓國將成為世界上第10個從本土發射火箭的國家。
在“羅老”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的消息披露之前,韓國專家稱,此次“羅老”號的成功發射顯示出韓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潛力。
但另有專家分析說,韓國是否能跨越技術難關,發展出自己的火箭技術,這才是決定韓國能否成為航天大國的關鍵。
此次發射之前,韓國“羅老”號曾因為天氣、技術故障等原因推遲7次。
“羅老”號是由1級液體引擎和2級固體引擎組成的兩級運載火箭,2級火箭用韓國技術自主研發,而1級火箭則是韓國與俄羅斯共同開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