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對疲于應付遺留問題的安倍新內閣來說,保持對華關系穩定不啻是明智之舉
8月27日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著新領導班子再次上路。現在,擺在安倍面前的首要任務是,使自民黨全黨團結一心,重振人心,打造清廉透明的政府,挽回跌至谷底的支持率,爭取在未來的國會眾議院大選中保住自民黨的優勢和執政地位。但前景是否會一帆風順?中國讀者關心的中日關系大局,能否繼續保持穩定?
自民黨“新三駕馬車”有隱患
作為自民黨總裁,安倍在宣布新內閣組成之前,宣布了自民黨的新領導班子:干事長麻生太郎、總務會長二階俊博和政調會長石原伸晃。不難看出,安倍對以上自民黨三大要職的人事安排,一方面考慮到眾院解散并實施大選的可能性,希望用干事長麻生太郎和政調會長石原伸晃的招牌向無黨派選民做宣傳;另一方面,起用擅長協調的二階俊博擔任總務會長,是為了控制住因參院選舉失敗而在黨內產生的批判聲。
安倍打破了在黨內三大要職人事安排上的慣例,沒有起用津島及古賀等黨內大派系的成員,而是清一色地提拔了黨內小派系的領導人。自民黨內有人擔心,這在構建“全黨團結一心“的體制上可能留下隱患。
新內閣能力依然受質疑
為了改變上次組閣時因“論功行賞”結成的“朋友內閣”造成的惡果,這次安倍有意延攬多位政治資歷較深的“老人”加入新內閣,以至外界給出“老成內閣”的評價。從中不難看出安倍希望借助這些人的經驗,來挽回參院選舉敗北后的“失地”。
但新內閣并未受到過高期待。雖然在安倍27日實施內閣改組之后,共同社進行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回升到40.5%,但有多達52.4%的意見稱對于新內閣的人事安排“從未抱有期待”;在支持理由中,“沒有其他合適人選”占34.3%,列首位,而“期待政治改革”的僅為9.4%。認為“首相擁有領導能力”的只有可憐的2.2%。
輿論的謹慎樂觀并非沒有道理。自民黨町村派會長町村信孝、高村派會長高村正彥、伊吹派會長伊吹文明分別就任和留任外相、防衛相及文部科學相。加之麻生派會長麻生太郎、二階派會長二階俊博出任自民黨干事長和總務會長,自民黨9個派閥中有5名派閥領導人成為安倍的左膀右臂。所以安倍的新人事安排仍被批評帶有“派系平衡”的色彩,缺乏唯才是舉的氣魄,這也導致外界對新領導班子能否在能力上超越前內閣表示懷疑。
更何況安倍新領導班子未來還要面對參議院中民主黨的“阻擊”。
對華政策不會大變
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沒有在這次參院選舉中成為爭論的焦點。因此,安倍新內閣今后將基本繼續推行現行的外交政策,對華外交政策也不會有大的改變,正在建立中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將得以維持。因為自民黨各派對中日兩國關系解凍并持續改善的進程均持贊成態度,日中關系的穩定和發展符合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這一認識和趨勢不是內閣改組就可以輕易改變的。
從安倍新班底人選來看,安倍首相、麻生干事長、町村外相在政策傾向上同屬日本“新保守主義”類型的自民黨主流派,而高村防衛相則被視為“知華”或“親中”的非主流派。但高村在新內閣中并不顯得勢單力孤。町村外相則在上任伊始,就表明任內不去參拜靖國神社,看來他在本屆外相任內會注意中日關系的改善。
去年安倍踏上“破冰之旅”,是日本政治氛圍、經濟需要、輿論風向推動的結果。如今,即使從其執政需要出發,繼續改善對華關系,也是安倍穩定政局、提高支持率的最佳選擇。在今年余下的4個月里,中日雙方將要落實政治、經濟、國防領域的一系列高層對話與交流協議,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紀念日等相繼來臨,安倍本人也在期待著再次訪華。這些都將使中日關系不會發生大的波折。(張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