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從制造“血汗工廠”到污蔑中國羽絨企業“活鵝拔毛”,一些國外組織正捕風捉影地配合本國政府“救市”
“貿易保護主義是‘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這是一句關于貿易保護主義的經典比喻。從印度封殺中國玩具,到美國的“購買美國貨”條款所引發的輿論譴責,都表明顯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已難容身。
但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正遭遇另一重困擾。一些國家的民間組織打著“動物保護”、“勞工權益”等幌子,采用“變種”的貿易保護瞄準中國產品。
國外組織捕風捉影
今年2月,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全國勞工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的高科技苦難》的報告稱,IBM、微軟、戴爾、聯想和惠普的二級供應商——東莞美泰塑膠電子制品廠(以下簡稱美泰公司)為一家“血汗工廠”。
3月初,新華社記者前往美泰公司,從美國報告中提及的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工資待遇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實地調查,并沒有發現報告中所述的“工人每天坐在硬木凳上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7天,每月只放2天假,工資一小時只有不到3元”。相反,美泰公司的員工對自己的工作狀況滿意度比較高,對企業的贊譽度也不低。
無獨有偶,就在美國針對美泰公司的不實報告出爐前一周,瑞典某電視臺播放了一段自稱是來自中國羽絨制品企業的視頻,畫面中顯示中國的工廠對活鵝進行拔毛取絨,并解說稱中國有10多家羽絨企業承認羽絨制品50%至80%的羽絨是從活禽身上殘忍地拔下來的。
但實際上,“活拔絨”現象在中國十分罕見,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官員對媒體表示,中國羽絨制品行業羽絨原料中,從活禽身上獲取的羽毛羽絨原料僅占總產量的0.2%。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主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現在國內企業基本上不會采用這種方式,因為在經濟上根本就不劃算,瑞典人是在造假!
隱性貿易保護頻現歐美
中國社科院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指出,美泰風波和“活拔絨”事件雖然出自不同的國家,但最終的后果卻是一樣的——這些企業的訂單將減少。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這樣的沖擊和影響會更顯得嚴重。據了解,美泰公司自去年11月份以來,訂單已經下降了近50%,如果任由“血汗工廠”事件發酵,公司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事實上,類似的效應已經出現,“活拔毛”視頻播出后即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彈,許多歐洲企業都表示要抵制羽絨制品,而中國占國際羽絨市場70%份額。歐洲的動物保護組織也聲稱要呼吁消費者抵制中國的羽絨制品。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針對美泰和羽絨行業的這兩起不實指責,屬于歐美國家的“隱蔽性貿易保護主義”,效果與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是一樣的,最后都會導致他們本國對中國產品進口量的減少。
周世儉認為,近年來,國外組織經常對中國的一些企業進行失實的指責并在國際上炒作,結果不僅僅是減少訂單,還可能毀了一個企業、一個行業。
“過去我們確實存在類似的問題,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基本沒有了,中國的新《勞動法》對工人的保護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即使在當前經濟困難時期也在嚴格執行該法!敝苁纼說。
中國行業組織應挺身而出
G20峰會召開在即,從各國媒體釋放出來的消息表明,全球都在期盼峰會能為深陷金融危機的世界找到出路,在幾個被期待的議題中,關于貿易保護主義的討論也是焦點之一。
周世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現在沒有哪個國家愿意背上貿易保護主義的罵名,因為歷史教訓告訴世人,貿易保護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現實的困境又讓許多國家更看重眼前利益,紛紛“說一套,做一套”。
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諶新民也認為,在全球經濟低迷期,境外一些組織出于轉嫁本國經濟和就業等壓力的考慮,會出現一些對國外商品的指責。
而且,歐美國家的隱蔽性貿易保護主義往往采取民間組織打頭陣的方式,其實是配合了政府的“救市”。周世儉說,在這方面,中國的民間性行業組織和工會缺乏經驗,往往等待政府出面,而沒有主動出擊的意識。我們的民間組織和行業協會應及時澄清,消除誤解,必要時還可以訴諸法律。(國際先驅導報見習記者方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