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12時,正在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東京首相官邸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簽訂題為《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的中日之間第4份重要政治文件。圖為雙方在簽字結束、互換文件后握手。 中新社發 關妍 攝
|
中新網6月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日發表文章說,中日首腦“互惠“的外交秀剛剛結束,福田轉身已瞄準非洲的舞臺,擺出和中國公開打擂臺的姿態。可見觀察東亞“暖春”氣流的走向,既不能遠離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更不能有一廂情愿、不切實際的詮釋。
文章摘錄如下:
在《日本傳媒怎樣幫福田打牌》一文中,筆者分析了日本大眾傳媒與官方政策巧妙配合的特性,及官方的場面話與傳媒輿論導向兩者之間虛虛實實的現象。本文則想從日本傳媒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期間的大量報道與評論中,進一步梳理日本的輿論誘導方向。
仔細分析日方對胡錦濤此行的期待,不外是下列的三大禮物:一是答應不再“糾纏歷史問題”;二是支持日本“入常”;三是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上讓步。
在這三大禮物當中,東京知道最具體、但也最費勁的是東海油氣田的問題。因為這既牽涉兩國領土主權的敏感問題,也關系兩國的切身利益。在這事關資源爭奪與分配的問題上,要從講究“實利”(日本傳媒語)的“務實派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手中獲得具體的利益,當然得有艱苦的談判。也正因為如此,圍繞著東海油氣田問題,兩國代表一直處于僵持不下的局面。
從日本傳媒的報道中,不難發現日方急待問題之早日解決;反之,中方似有采取緩兵之計之嫌。針對北京一度表示“未必一定要在胡主席此行作出結論“的態度,不少日本媒體便頗有怨言,其中有者還進而申斥中方缺乏誠意。
東京之所以希望東海問題速戰速決,說穿了,是它認為此刻是討價還價的最佳時刻。因為東數西算,東京明白其手頭上的王牌,除了“毒餃”牌之外,其實就只有飛來橫財的“西藏”牌;而這兩張王牌的有效期(日人稱之為“嘗味期”),就將于今年8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成雙失效。
因為,所謂“西藏”牌,雖然掛的是“人權”與“人道”的旗號,但從一開始就與“抵制奧運”牌緊密掛鉤。
至于“毒餃問題”,如果是從食品安全和食品犯罪著眼,中日兩國確有迅速查明真相的必要。因為,在這人命關天的問題上,沒有一方可以推諉其迅速調查與解決問題的重大責任;作為食品輸出大國的中國,不管此次事件結果如何,也應該以此為契機,嚴格管制其食品的生產與流通過程,并擬定其一套有效而令人信服的食品安全管制方法和加強其有關的教育。
但與此同時,從日本大報一月底以來鋪天蓋地的渲染,及往后電視無時無刻不在滾動有關“毒餃子”、“殺人餃子”等頗具煽情的報道和評論中,人們不能不擔心此食品安全問題已被政治化。最明顯的例子是,不少傳媒從事件發生當天開始,就將餃子問題和北京奧運會相結合,而設定如下的議題:這樣的國家,是否有資格主辦奧運會?奧運會辦得成嗎?
換句話說,“餃子中毒事件”早已升格為“毒餃”牌。從這個角度來看,和“西藏”牌相配套,“毒餃”牌成為了日本隱型的“奧運抵制”牌。福田首相之所以遲遲不愿干脆利落地表示他將出席奧運會開幕式,一方面固然與其政權究竟還能支撐至何時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想故弄玄虛,從而抬高其身價。至于扮演輿論壓力角色的媒體,更不能不快馬加鞭,協助官方猛打其即將失效的這兩張王牌。
當然,在猛打其王牌之后,日本主流媒體也知道,這回兩國首腦對春曉油氣田附近海域共同開發達成的共識(具體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商榷而未公布),已是北京所能容忍與妥協的極限。各大報雖未對此“會談成果”(福田首相語)大聲歡呼,但從其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基本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至于北京領導人這回對日本入常問題的態度,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支持而令日方有美中不足之感,但各報同意已比去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日時的表示“留意”的表述,向前跨進了一步。
據日方發表的內容,在有關日本入常的問題上,胡主席指出:“中國對日本在聯合國的貢獻給與積極的評價。中國重視日本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并希望日本在國際社會扮演更重大的建設性角色。(從我的發言中)我希望(日本)能感受到中國方面積極的態度。”這樣的表述,既可視之為畫餅充饑的外交辭令,也可解釋為中方的“極大讓步”。 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一向口徑統一的日本報章在處理有關會談結果的大標題上,其遣詞用字有較大的差異。
仔細比較各大報(大阪版)5月8日的報道,不難發現三家全國大報(《朝日新聞》、《讀賣新聞》和《每日新聞》)皆未把入常問題列入頭版的題標,而把重點放在油氣田的協議上。《朝日新聞》的大標題是《油氣田協議(進入)最終階段》,《讀賣新聞》是《日中油氣田朝向共同開發》;《每日新聞》則為《日中油氣田相互靠攏》。
與此同時,三大報在內頁的大標題都強調兩國首腦共同夸示此次演出之成功。《朝日》的標題是《日中的成果、拼命地演出》、《讀賣》為《日中“成果”演出》。至于《每日》的標題,則指出《“新階段的日中關系”之演出》。換句話說,影響力巨大的全國性三大報要傳達給讀者的信息是:這是一場外交秀。
與此相反,三大報以外的日本主要報章對北京領導人對入常問題的表態予以較大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的大標題是《“理解”日本入常之意愿》,《京都新聞》的頭版頭條新聞(共同社供稿)的大標題是《對日本入常予以肯定》。就連在三天前還將中國領導人此行定性為“沒有成果之旅”的《產經新聞》(大阪版)也在頭版打下《胡主席對日本入常予以肯定》的標題。不過,在一篇新聞背景的分析文章中,該報北京特派員強調中日關系要真正進入新階段并不容易。文章指出:“在對日問題上,保守派長老的影響力雖然已經消失,但還得面對國內追求國益,及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新一代的反日輿論的壓力。”
換句話說,正如CNN等西方媒體不畏中國政府,但對中國網民的反應不能不加以留意的心態一般,以右派壓力集團自居的《產經新聞》此刻死盯住中國的,也是官方無法全面左右,且沒有組織性的輿論個體戶--中國網民。
當然,三大報不突出北京對入常問題的進一步表態(哪怕是外交辭令),并不意味著他們對此表述所含意義之不加重視。在解讀有關的發言時,《朝日新聞》就不忘引述日本外務省干部的如下評語:“至少(對方今后)不會采取與此相反的行動吧!我們存有如此之期待。“《每日新聞》則進一步作出如下之詮釋:(北京)即使是不(正面)支持日本入常,但至少不會在其影響力所及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反對的工作。這是最起碼的保證。
基于上述的信念或者說首腦會談的成果,福田首相在送走胡錦濤主席之后的首項任務,便是在橫濱舉行的非洲開發會議上,與到會的40余名非洲國家首腦舉行馬拉松式會談。日本傳媒毫不忌諱地表示此舉目的有三:一是確保寶貴的天然資源,即石油和稀有金屬;二是展開銀彈攻勢,大打“經濟援助牌”,以便爭取各國對日本入常之支持。三是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謀求制衡對策。
也就是說,中日首腦“互惠“的外交秀剛剛結束,福田轉身已瞄準非洲的舞臺,擺出和假想敵中國公開打擂臺的姿態。可見觀察東亞 “暖春“氣流的走向,既不能遠離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更不能有一廂情愿、不切實際的詮釋。 (卓南生)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