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六月十五日,一幅憧憬奧巴馬入主白宮的巨型粉筆畫吸引觀眾。第十六屆帕薩迪納粉筆畫藝術節周日在加州帕薩迪納市街頭舉行,這個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街頭繪畫藝術節,吸引約六百名繪畫藝術家和愛好者,消耗約兩萬五千支彩色粉筆,數百幅作品占據兩個街區的人行道。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
當地時間六月十五日,一幅憧憬奧巴馬入主白宮的巨型粉筆畫吸引觀眾。第十六屆帕薩迪納粉筆畫藝術節周日在加州帕薩迪納市街頭舉行,這個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街頭繪畫藝術節,吸引約六百名繪畫藝術家和愛好者,消耗約兩萬五千支彩色粉筆,數百幅作品占據兩個街區的人行道。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
中新網6月1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海外版)6月19日發表社論說,隨著奧巴馬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中取得最終勝利,歐洲刻正冒起一股新憧憬,指望奧巴馬能順利當選美國下屆總統,為歐美關系帶來轉機,甚至打開一個新局面。然而這種近乎狂熱的擁奧巴馬現象及其伴隨而來的對改善歐美關系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只屬一廂情愿,到頭來難保不會失望而歸。
社論摘錄如下:
美國總統布什旋風式訪問歐盟上屆主席國斯洛文尼亞及德、意、法、英等歐盟大國,是為其告別歐洲之旅。盡管所到之處東道國及歐盟領導人仍以禮相待,但歐美雙方齟齬陰影揮之不去,布什本人始終人氣稀薄,故這邊廂是臨別秋波,那邊廂卻是暗放鞭炮。
隨著奧巴馬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中取得最終勝利,歐洲刻正冒起一股新憧憬,指望奧巴馬能順利當選美國下屆總統,為歐美關系帶來轉機,甚至打開一個新局面。
無疑,奧巴馬的少數民族背景以至其樸實形象,與布什乃至希拉里或馬侃(麥凱恩)相比都是一股新風,難怪歐洲人對他情有獨鍾。比利時《晚報》上周六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希望奧巴馬能登上總統寶座,但希望馬侃當選的只有百分之十二。而英國《每日電訊報》上月底在英、法、德、意、俄所做的調查亦顯示,支持奧巴馬當總統的人達百分之五十二,但支持馬侃的僅為百分之十五。單就法國而言,奧巴馬的支持率更達百分之六十五,而馬侃卻只得百分之八。
歐洲的社會黨陣營對奧巴馬更是張臂歡呼。歐洲議會中的歐洲社會黨就公開表示,奧巴馬贏得美國大選將是改善歐美關系的最佳保證。法國社會黨前總統候選人羅雅爾亦稱奧巴馬為“明日美國的化身”,而執政人運黨主席戴維占甚至稱奧巴馬為“美國的美好形象”。
然而這種近乎狂熱的擁奧巴馬現象及其伴隨而來的對改善歐美關系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只屬一廂情愿,到頭來難保不會失望而歸。歐洲很多人冀望奧巴馬能一改布什的作風態度,從多層面處理歐美關系,而在全球氣候、國際安全以至伊朗問題等方面能更多聽取歐洲的意見。但現實是,布什本身不得人緣以至伊拉克戰爭都只是歐美不協和音的一小部分,美國總統的國際政策每每是受制于國內政治形勢之下的產物,例如美國拒簽限制排廢的京都協議即因國會作出否決所致,而九一一對美國整體的巨大沖擊亦是美國現行反恐政策背后的最大動力。故此不管奧巴馬還是麥凱因當選,他們都不可能無視這些基本大形勢,而事實上正是這些大形勢使美國與歐洲無法輕易消弭兩者之間的怨懟。
也因此,即使奧巴馬一旦“登基”,盡管他聲言會從伊拉克撤兵,也不能排除他會要求德國、意大利等歐洲盟國增派軍隊往阿富汗甚至伊拉克,加強西方聯軍在當地的控制力量。但德國社會本身對政府現時派兵阿富汗之舉已經怨聲載道,更遑論增派人員。似此的歐美齟齬的持續無論誰人入主白宮都不易改變。
事實上,相對于奧巴馬,馬侃曾提出一系列歐洲人聽得順耳的對歐政策,例如說歐洲應有一個強大的歐洲聯盟,美歐應加強聯系及共同應付全球氣候變化等,但奧巴馬至少在前一段競選舉期間并無拋出任何有關的美歐關系政策。
不單如此,奧巴馬就美歐貿易所作保護主義色彩極濃的言論反而已令歐盟領導層特別是貿易官員感到憂慮,有人認為他在這方面比布什還保守且更難對付。歐洲委員會主席巴洛佐就公開對其言論表示不滿,并要求美國以自由貿易為己任。不過,證之以往,民主黨人為求贏得大選,每每不惜拋出保護主義的言論,因此奧巴馬當選之后改變口吻亦并非沒可能。
不管怎樣,無論歐洲大眾對奧巴馬有多大憧憬期望,他們似應從一種近乎自欺的假象中抽離出來,這種假象就是:美歐不和,布什是罪魁。殊不知歐洲本身的反美情緒比反布什還要根深柢固,而即使奧巴馬上臺,至少在國際關系上他仍須遵循大美國的游戲規則,歐美關系欲有急劇轉變,在可見的將來仍料難期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