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日本北海道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七月九日上午會見法國總統薩科奇,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胡錦濤在會見開始時說,在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法國政府向中國提供了救援物資等援助,對此中方表示感謝。 中新社發 張朔 攝
|
正在日本北海道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七月九日上午會見法國總統薩科奇,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胡錦濤在會見開始時說,在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法國政府向中國提供了救援物資等援助,對此中方表示感謝。 中新社發 張朔 攝
|
中新網7月1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7日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盛思鑫撰寫的文章說,歷史的經驗與薩科齊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中國強盛時給予其尊重,會使得它對其他國家負起更多的責任,也更有利于它自身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對于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有著不容置疑的影響力,與中國保持友好的關系的確可以帶來雙贏或多贏的結果。
文章摘錄如下:
去年11月法國總統薩科齊訪華,席卷200億歐元的訂單凱旋而歸,當時法國在中國所受到的禮遇讓很多歐洲國家都好生艷羨。但是今年3月西藏的騷亂事件發生后,法國在西藏問題上的一些態度與做法卻使得中法之間的友好關系出現了危機。
將事情變得更糟的是奧運圣火在法國遭襲,而薩科齊再三以不出席奧運會要挾中國政府在西藏問題上與達賴的談判取得進展,更是一度將雙邊關系推向了冰點。中國老百姓一改過往對于法國的友好態度,自發地掀起了抵制法國產品與企業的熱潮,赴法旅游的中國人數也是銳減。
很顯然,薩科齊和法國人一開始并沒有搞明白普通中國人為什么會有如此過激的反應,甚至簡單地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在背后鼓動的一種報復行為。今年7月9日薩科齊終于改變了他在抵制奧運會問題上的搖擺立場,正式宣布他將出席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次日他進一步表示,法國是當前的歐盟輪執主席國,他出席奧運會的決定得到了歐盟所有成員國的支持。
中國方面對于薩科齊立場轉變的反應非常迅速,中國的官方媒體新華社7月9日隨即援引胡錦濤的話說薩科齊的這一決定是正確的。英國BBC報道說薩科齊對于立場的轉變有自己的一番解釋:“令中國丟臉不是最好的辦法,坦率對話更有效,你不可能抵制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薩科齊的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而且他在這件事情上的經歷也足以為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應當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其他國家看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它們與中國打交道時所采取的立場。事實上,許多國家對于中國近些年的崛起帶有非常復雜和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不少國家的確從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中獲益,而且與中國繼續保持良好的關系也是其它國家的利益所在;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國家也擔心中國的強大對于現在的國際秩序來說是一個威脅,尤其是中國依然在價值觀與意識形態方面與許多國家存在一些差異。
的確,很多觀察家都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心存疑慮,尤其對于中國在未來將如何運用自己的財富和力量感到擔憂,因而中國威脅論與抵制中國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但是中國的崛起不同于歷史上其它國家藉由對外侵略或擴張而成就的崛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現在重視自身的發展是在吸取歷史上自我封閉和妄自為尊的教訓,它的崛起過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融入式的崛起:中國通過改革和開放主動去融入和適應全球化與既定的國際游戲規則,并且它并沒有謀求改變或是打破規則來實現自己的崛起。
第二個啟示是:對中國和中國人來說,臉面問題在很多時候都是個大問題,這也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積淀的一種結果。尤其相對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恥辱局面,現在的中國和中國人的確也很想掙回面子,獲得其它國家的肯定與尊重。中國把北京奧運會當作是增進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展示自己改革開放以來成就的好機會。在中國普通老百姓看來,其他國家對于北京奧運會的態度與評價也關系著中國的面子。所以任何有損中國面子的行為都會被視為是不友好的表示。
遺憾的是,一些國家及其國人并沒有重視中國與中國人對于面子的愛惜與對國際尊嚴的訴求,它們反倒樂于做一些讓中國政府及其人民“丟面子”的事情:散布中國威脅論、抵制中國、貶低中國的進步、甚或是嘗試攻擊激怒中國。這些都并非是正確的做法,因為這很可能會刺激中國的左派和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或許正如自我實現預言那樣會將問題引入到一個更糟的境地。這條經驗在處理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時尤其值得重視。
如此我們很自然地可以引出第三個啟示:承認并尊重中國的崛起絕對是必要的,利用一些議題來攻擊要挾中國也肯定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國際社會更不應該打擊中國融入世界的積極性。不幸的是,問題似乎更多地出現在其他國家身上:許多國家尚還不太能適應與一個歷史悠久而又日漸崛起的中國打交道,甚至在心理上一些西方人都還很難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
可是歷史的經驗與薩科齊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中國強盛時給予其尊重,會使得它對其他國家負起更多的責任,也更有利于它自身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對于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有著不容置疑的影響力,與中國保持友好的關系的確可以帶來雙贏或多贏的結果。
最近也有文章提到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誠然,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對此體系的解讀是批判式的,認為這一體系反映了古代中國人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然而,目前并沒看到有影響力的中國領導人或學者鼓吹朝貢體系的優點。至于普通老百姓,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藩屬朝貢關系。在這點上,中國當前的和平崛起應該是融入式的,而并非是試圖恢復曾經的那一套已經被證明是錯誤了的世界觀。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