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0日電(張曉濤) 6月24日,全國網絡媒體壟上行采訪團一行走訪了定西安定區響河流域退耕還林示范點,切實感受到了改善生態在當地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響河流域退耕還林示范點涉及鳳翔、巉口、青嵐三鄉鎮4村15社,總流域面積51.4平方公里,農業人口2730人,總耕地面積13615畝,人均耕地面積5畝,人均年收入1818元,人均產糧455公斤,現存欄小尾寒羊1108只,大牲畜585頭。2005年實施退耕還林11000畝,其中退耕還林5000畝,荒山工程造林6100畝。共栽植高1.5米,冠幅60厘米的優質大側柏44萬株,山毛桃、臭椿、刺槐等80萬株,點播檸條137萬叢,成活率和出苗率達到95%以上。
響河流域退耕還林工程,結合城區面山綠化、通道綠化和流域綜合治理,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集退耕還林、草畜轉化、勞務輸轉為一體的綜合示范點。該工程的建設將為該區改善生態條件、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起到舉足輕重的示范帶動作用,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退耕農戶人均年增加收入273元以上,種植優質紫花苜蓿牧草3500畝,加之莊稼秸稈可養羊2000只。隨著退耕還林農戶部分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主要從事以勞務輸出為主的二三產業,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退耕還林工程的不斷實施,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在3-5年內達到“三個一千元”的目標要求,即馬鈴薯產業1000元,畜草產業1000元,以勞務輸出為主的二三產業1000元,實現草多-畜多-肥多-糧多-錢多的良性循環。該項目建成后,將會發揮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潛在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