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到地下逃避紫外線
人們談得較多的另一個問題是南極上空的“臭氧洞”。從1955年起,南極臭氧含量就在逐漸減小。2006年,美國人觀測到,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曾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大程度,面積比北美洲還要大。這個臭氧洞是否會繼續往北擴展,也將關系到人類的命運。
有科學家認為,臭氧洞的出現,與極地熱量輸送的特殊性有關。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帶來氟里昂(一種用于冰箱等制冷設備中的制冷劑)等大量化學試劑的使用,加上諸如火山噴發等自然因素,造成了大量臭氧被破壞。
臭氧層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免遭太陽紫外線傷害的“保護傘”。如果它被破壞,太陽紫外輻射就會長驅直入,導致人口大量死亡。
在科幻小說《天幕墜落》中,臭氧層徹底消失,人類最后設置的防護紫外線的“天幕”也在事故中墜落,剩余的人類被迫生活在地下,爭搶著狹小的生活空間。為使兒子能夠擁有多一點的供給品,父親被迫出賣布滿紋身的皮膚……
同樣題材的還有美國科幻電影《挑戰者》。在電影中,人類為了抵御紫外線,不得不設置電子天幕,結果使人類在黑夜中生活了20年之久。影片將人類生存環境的脆弱性展示無遺,而這種脆弱,本并不是社會大眾所熟悉的。
磁極變換與人類生存
目前,還有不少科學家在極地研究美麗的極光。中國南極中山站就是一個理想的觀察地點。研究極光可以了解到形成極光的太陽粒子的起源,以及這些粒子從太陽上形成,經過行星際空間、磁層、電離層,以及最終消失的過程。因此,極光可以作為日地關系的指示器,可以作為太陽和地磁活動的一種圖像,去探索太陽和磁層的奧秘。太陽和磁層的變化,對人類生活影響都是很大的。
有人推測,每隔數百萬年,地球的南北磁極就要倒轉一次。但在此前無數次的倒轉中,并沒有智慧的人類生存在天地之間。那么,下一次地磁倒轉發生后,人類文明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中國科幻作家星河在《殘缺的磁痕》一書中描寫到,人類在這場災難中雖不至于死亡,但會失去記憶。那時的景象是:所有的行人都躺在了半路,所有的車輛都停在了旅途,所有的燈光都熄滅了,所有的電器都停止工作了,所有的小鳥都不再歌唱,所有的昆蟲都不再低吟。
更極端的是,還有人設想,由于某種宇宙級別的事件,地球自轉軸產生變化,南北極發生轉換,也就是現在的赤道部分將變成新的南北極。可以想象,中國的熱帶將變成寒帶,寒帶變成熱帶。上海市——或者說上海市遺跡,將位于新地球的南緯43度。
人類能不能在地極變換的災難中生存下來呢?這些或許都是杞人憂天。但有人說,人類未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非常粗礪艱難的,一種是更為溫和的。因此,我們需要未雨綢繆,以預警的立場,旦夕惕若,以對“更溫和愿景”的正面渴望,來爭取最好結果的出現。(韓松)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