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5日秦皇島電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河北省唯一一家國家級開發區。建區以來,開發區堅持“三為主、一致力”(2004年國家級開發區工作會議后改為“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的發展方針,緊扣發展這一主題,牢牢抓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一中心,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凝心聚力,率先發展,在昔日空曠荒涼的原野上建起了一個功能完備、環境優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工業園區。開發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窗口、示范、輻射、帶動”作用日趨增強,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特別是進入“十一五”來,開發區充分發揮開放先行和臨海臨港優勢,狠抓戰略招商,狠抓項目建設,狠抓環境優化,努力提高發展水平,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呈現出大投入、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格局,步入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
一、經濟步入快車道。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集中力量擴張經濟規模,提升發展質量,經濟發展的活力不斷迸發。200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10.2億元,同比增長18.7%。出口創匯70685萬美元,財政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21.2%和23.1%。今年以來,全區項目建設再掀熱潮,經濟指標全線飄紅,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喜人態勢。1至6月,全區在建千萬元以上生產性項目26個,其中粵浦項馬口鐵等12個項目投資規模超億元。目前,總投資6億元的興龍200萬只輪轂鑄造等項目已經開始試產,總投資5億元的福恩特防腐工業電氣等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總投資4.52億元的哈動力百萬千瓦級核島主項目正在進行鋼結構安裝,總投資4.5億元的紫竹藥業項目正在進行地質勘測。預計全年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53項,投資總額將達到297多億元。這些項目達產后,開發區經濟總量將上升到一個全新水平。大批項目開工建設有效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的集聚。上半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43.1億元,同比增長22.1%;實現財政收入4.81億元,同比增長40.6%;出口創匯4.39億美元,同比增長53.2%。糧油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重大裝備制造、冶金及金屬壓延、玻璃建材等特色產業開始快速成長,集聚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大幅增強,中國最大汽車輪轂生產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正式形成,中國北方重要的金屬壓延基地、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開始迅速崛起。
二、招商引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好勢頭。著力引進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項目,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量級項目相繼落戶,招商引資告別了一般項目占多數的階段,迎來了大項目唱主角的新時期,初步實現了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戰略性轉變。目前,富士康科技園、粵海馬口鐵、200萬只輪轂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首秦鋼材加工配送二期項目、中集集團半掛車項目、中油寶世順鋼管等一批投資超億元大項目已經確定。特別是剛剛開工建設的富士康秦皇島科技園項目,未來3年投資可達10億美元。項目建成后,不僅會顯著提升開發區的經濟實力,推動秦皇島產業升級、城市升值、人氣升高,而且對河北省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都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和品牌效應。截至目前,包括美國通用電氣、美國聯合技術、美國鋁業、美國ADM,英國TI,日本旭硝子,韓國浦項、三養、LG和新加坡豐益、中信、中糧、中油、廣東控股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一大批知名企業已在開發區投資興業,全區累計已批準外資項目600多個,總投資累計達到42.7億美元;建設內資項目近4000個,實際利用內資228億元。
三、高新技術蓬勃發展。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大力扶持技術創新,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的結構不斷優化,質量的不斷提升。制定出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暫行規定》等文件,每年撥出可支配財政的4%用于設立科技資金,支持企業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加快河北省軟件基地(秦皇島)建設,強化孵化器管理,區內孵化基地達到3個,孵化面積達到10.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259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家;推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和院地合作,建立了中科院計算所秦皇島分部,引入了全國首家高端JAVA軟件人才培訓機構落戶,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上半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1億元,銷售收入34.4億元,利稅2.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4%、43%、39.4%,分別占全區的19.6%、23.9%和33.4%。全區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累計已達66家和75種,分別占全市的59%和54%,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和環保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四、產業支撐能力大幅增強。以承載大項目,支撐大發展為目標,努力破解發展瓶頸,拓展發展空間,創造發展條件,投資硬環境有了質的提升。在土地政策趨緊的形勢下,國務院批準開發區擴區16.08平方公里,全區規劃控制面積達到56.72平方公里,發展空間不斷增大。在可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成功爭取到20億元基礎設施貸款,為擴區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完成了新擴區十幾個平方公里大的基建配套,使新擴區具備了擺放項目的條件,確保大項目的順利落戶。特別是去年以來,面對糧油食品加工、重大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實際情況,啟動了東區直供水、鐵路擴能改造、山海關港續建等一批重大專項配套工程,在資源、運力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營造最佳發展環境,產業支撐能力大幅增強。現在,開發區內的開發建設全線展開,機械作業晝夜不息,水、電、氣、訊全線貫通,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快發展、大發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同時,我們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塑造、高效能管理”的方針,全力提高城區環境品位,進一步完善了開放廣場、投資服務中心廣場、翔園和森林體育公園等一批精品市政工程的服務功能,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4平方米環境,開發區成為既適合投資又適合創業的發展福地。
五、投資環境晉檔升級。在打造一流硬環境的同時,全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著力營造一流的軟環境,贏得了中外客商贊許。在全國較早啟動“一站式”服務,建立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將工商、稅務、財政、房產、公證、質監、水、電和會計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納入其中,設立窗口一并辦公,構建了投資服務的綠色通道。在機關大力推行“全員、全身心、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五星級品牌服務,讓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招商引資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投資者享受到最便捷、最高效和最人性化的服務,發展有助,興業無憂。引人注目的富士康科技集團秦皇島科技園項目,從接觸到開工只用了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創造了引進戰略投資項目的新紀錄。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這樣評價說:“這里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是全國最有效率的地方。每次來到這里,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良好的投資環境得到了客商的廣泛認可。近年來,有許多項目都是因為看中了開發區的環境,最后改變了原定投資計劃而落戶秦皇島開發區的,如哈動力出海口基地、旭硝子汽車玻璃、科泰鑄件等。同時,開發區擁有出口加工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創業服務中心等特色園區,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集多個功能園區優勢于一身的經濟區。優質的服務,優越的條件,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投資效益,將開發區打造成了中外客商投資發展的寶地。
六、發展環境穩定和諧。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著力構建和諧園區,發展的環境穩定有序。從2004年起,開發區開展了以促進農民創收和創建“五好村(社區)”、“五好家庭”為主要內容“雙創”活動,以教育、培訓、政策、資金為抓手,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提高農民的技能和素質,促進增收和就業,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雙創”活動開展后,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信訪案件大幅下降,參與開發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雙創”帶動農民創收超過1億元。全區完成征地8985畝,拆遷有證面積11.31萬平方米。但大規模的拆遷并沒有起的大規模的上訪,相反全區信訪率同比下降了32.5%。此外,穩步推進失地農民醫療、養老保險,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區內教育、醫療、衛生條件,社會事業面貌煥然一新。
“十一五”是開發區跨越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機遇更多、挑戰更大、標準更高、責任更大的新形勢,開發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方針為指導,以做大做強為主題,緊緊圍繞建設“經濟技術強區”和“和諧園區”兩大目標,緊緊扣住引進戰略投資者這條主線,努力發展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京津冀都市圈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工貿易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轉化基地和高附加值服務業承接基地;成為區域物流的重要樞紐、發展循環經濟的樣板,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到2010年,全區GDP達到260億元,工業銷售收入達到85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3億元,為秦皇島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