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早有移民歷史
歐洲大地上,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是有過幾世紀向外殖民擴張歷史的國家,于18、19世紀非殖民化后,本土上開始出現外來移民,大多是原殖民地百姓。
但英國自16世紀起至18世紀,便有接納外來移民的傳統。兩個世紀期間,由于處于宗教戰爭,這里曾經大批接納過宗教難民,也即是因宗教信仰受天主教派追殺,來到英國避難的法國加爾文派教徒。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又有越過英吉利海峽前來的避難客,他們是在俄羅斯、波蘭境內遭受迫害的猶太人。
但英國土地上的外來移民大多是原屬英聯邦的殖民地百姓,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前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勞工數量最多。來到英倫的這些移民并不是難民,他們來此,滿足了二戰以后英國勞務市場人員匱乏的需求,很快安定下來。
18——19世紀英國迅猛發展的工業機構,正是從前英聯邦組織成員國的民眾里,獲得了寶貴的勞工來源。直至1962年,這類移民入境或移民定居英國,都毫無困難,如要入籍也相對容易。一些專家并笑稱,占到英國人口大約5%比例的這些移民,除去有效解決了島國的勞力需求,由于定居在此,帶進了原籍國,主要是印度和安第斯山地區的生活習俗,已經成功地改變了英國人出名的惡劣烹調質量,為改善英國人的生活立了大功。
來自前殖民地國家定居在英國的移民,絕大多數已是第三代人,融入主體社會的程度相對法國和德國都要高得多。每當出現族群糾紛,遇到英國人咄咄逼人質問“你們為什么到我們英國來?”時,這些青年人會理直氣壯地反擊道:“因為你們首先(殖民)到了我們家鄉。”令對方語塞。
七十年代末,英國緊縮移民,非法網絡相應出現。最近的十年里,移民則主要來自新近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當地勞務市場尤其受到以羅馬尼亞、波蘭為主的廉價勞動力沖擊。
荷蘭人有出外移民習慣
近日接受法國媒體采訪的伊斯蘭問題學者福阿德•拉烏伊談到荷蘭移民問題時指出,荷蘭從來不是個移民國家,該國更多的是出國移居他鄉的殖民者。小國荷蘭曾有過占領印尼350年的歷史,殖民范圍遍布南北美洲、澳大利亞。就是在今天,還有荷蘭務農者遠去波蘭,尋找大片土地的事。
歷史上,荷蘭只接納過一些在本國受迫害的避難者,例如荷蘭著名唯物論哲學家斯賓諾莎的祖先,他們是西班牙的猶太人,在西歐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基督教國家戰勝南部穆斯林摩爾人的“收復失地運動”中,被迫流亡到了今天的荷蘭。正因為如此,荷蘭與其他國家不同,移民成為輿論焦點是近年來的新現象。
另一個特點是,荷蘭談及移民,涉及的國家很少,僅為摩洛哥、土耳其和前荷屬圭亞那(蘇里南)三國來的移民。勞工移民只存在于1969年至1973年這個很短的時期。這幾年里,大批摩洛哥、土耳其人拿著一紙工作合同便進入了荷蘭。隨著家庭團聚和之后給一些無證者轉身份,移民人數才增加了一些。
等到非殖民化后,1950年,有數萬人從印尼來到荷蘭定居。1975年蘇里南獨立后,又有三分之一的當地居民選擇來到荷蘭生活,擴大了移民隊伍。目前,全國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烏德勒支4個城市里,移民占比例最大。但人們基本上都將移民問題看作是歷史偶然事件造成的后果。
1990年荷蘭似乎突然醒來,對國內有將近10%外國人的現象感到吃驚,排外的極右民粹黨曾一時得勢。荷蘭日前也緊縮移民入境,家庭團聚標準越來越嚴。
穆斯林移民日子不好過
現今,無論是法國還是英國、荷蘭、西班牙,歐洲國家一談到移民問題,常會聯想到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的空襲事件,于是產生將穆斯林人與恐怖分子相提并論的傾向。一向自詡無敵,凌駕于不發達國家之上的西方世界在驚駭之余,紛紛應和美國的“反恐大局”,往往也就把目光投向國內的穆斯林人,大有不分青紅皂白,全盤將其貼上嫌疑犯標簽之勢。
媒體對移民問題產生簡單化評價趨向,造成對抗氣氛也有多例。這種有意無意將不同性質的問題不負責任地混淆在一起的做法,對移民融入主體社會,國家解決移民問題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事實是,歐洲國家長期沒有切合實際的移民政策,法國多年以來,原本主要涉及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移民問題屢屢被各派政黨利用,將其政治化,作為替自己爭取選票的手段。而移民本身的融入和生計,他們在主體社會上遇到的歧視和種種困難等問題,反倒被長期忽視,2005年冬,巴黎郊區敏感街區出現的大規模騷亂即為最明顯的例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