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虛子修行洞:玄虛子,南宋人,從小慕仙好道,出家后曾為汾陽龍興觀全真道士。后得知綿山為仙佛聚集之地,便于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入山在此洞中修行著書。著有《玄虛子鳴真集》一卷。
鐘祖洞:鐘離權,又稱漢鐘離,坦胸露腹,大眼睛,紅臉面,頭上扎著兩個丫髻.他為漢時將軍,兵敗后逃至山谷,遇東華先生傳他金丹火候,金科靈火,又往崆峒山訪道。太上老君身騎青牛,手執寶扇,立于面前曰:“普濟渡世,綿山養功。”鐘離來到這里,見紫氣繚繞,故在此洞中修行,終于練成八段錦道功。后又往返于崆峒山、綿山兩地,普濟眾生。八段道功集治病養生為一體。
呂祖洞:呂祖為八仙中影響最大,傳聞最廣的仙人。他姓呂名巖,字洞賓,號“妙通真人”,全稱“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又稱純陽子.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后被奉為“北五祖”之一.《夜航船》記載呂洞賓“黃梁夢”醒后,拜漢鐘離為師,祈求度世之術。漢鐘離想考考他是否真心學道,于是十試呂洞賓.見他生死財色,都不動心,皆以平常心對待。漢鐘離極為滿意,唐武宗四年(甲子),呂棄儒從道,于是師徒二人結伴游歷山水, 度化有緣之人。游到綿山時,見這兒仙霧繚繞,紫氣東升,于是入山修道。漢鐘離傳他大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呂洞賓就在此洞辟關練功,終于修行得道.后呂洞賓游至華山,又去了九華山,有人見他身態矯捷,穿梭在三山之間,如履平地。
陳祖洞:陳摶,北宋初道士,早年熟讀《詩》《書》《禮》《易》等儒學經典。后求仙訪道,隱居在武當山辟谷二十余年,學習了道家內丹氣功。后移居華山云臺觀,與呂洞賓為友。乾德二年(甲子),陳摶來介休綿山修道,在這里觀測天象,創制了無極圖。成仙后由綿山五龍將其捧回華山。華山至今留有五龍橋,那龍即是綿山五龍。
華佗洞:華佗,字元化,安徽亳縣人。他出身貧寒,從小刻苦勤學,見窮人生病無錢醫治,于是立志學醫。為拜訪高人名士,他走遍名山大川。永康元年(戊申),華佗走到綿山。這時天色將黑,便借宿在山中。晚上,他迷迷糊糊覺得自己在庭院里散步,忽然一道金光閃過,見一位老者飄然站立空中。他覺得此人來歷不凡,正要上前請教,那老者說道:治病為標,養生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