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愿掛燈:宋仁宗時,介休文家莊文洎,曾任麟州(今陜西神木縣北)轉運使。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且樂善好施。然人到中年,尚無兒女,深以為憂。
一日,有云游道士帶一孩童化齋于宅。飯后,文員外與道士閑話經史,文夫人引孩童嬉戲時想:“吾若有此子,乃天賜洪福也。”思之良久,不由長嘆。道士聞之便問:“夫人何事長嘆?”文員外即告無后之憂。道士笑曰:“承蒙盛情款待,次月十八為圣母圣誕,汝可往綿山圣母殿掛燈求子。”
是日,文氏夫婦在綿山圣母殿內掛起一對紅燈,祈禱求子。晚上,文夫人夢見復至綿山圣母殿,那道士曰:“圣母即到,汝速回避。”文夫人便順勢躲到供桌之下,只見祥光四射,仙樂聲中女仙問道:“此紅燈何人所掛?”道士答曰:“乃介休文家莊文氏夫婦所敬,欲求子嗣。”圣母曰:“吾聞文氏久為大善,可請文曲星下凡,為其子嗣。”
此后,文夫人便懷身孕,次年得子,起名彥博。后文彥博為政四朝,出將入相五十余載,成為名垂千古的“介休三賢”之一。此事不脛而走,求子嗣者紛而效仿,流傳至今。綿山掛燈可求子嗣,求吉祥、消災免難。
八仙洞:供奉東華大帝和八位神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荷、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據傳,是年八仙結伴從東海云游至此,只見瀑布飛流,瑞氣飄飄,勝似蓬萊仙境,便在此論道說法。后元代介休籍高道梁志通上綿山修道,聞聽洞內有聲,側耳細聽,方知是東華大帝給八仙講經,梁志通便在洞內塑東華大帝和八仙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