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環球》雜志,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刊許可。)
羽翼漸豐的俄羅斯企業已不滿足在國內打拼,開始向海外擴展,它們擁有的實力、富于冒險的精神和志在必得的氣勢,使其在與國外同行的競爭中頻頻取勝,收購旋風從周邊的獨聯體和東歐國家一直刮到美洲、非洲。
在梅德韋杰夫當選俄羅斯新總統之前,他在對俄商界所發表的講話中承諾,克里姆林宮支持企業尋求海外并購,“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大多數強國都參與進來了。它們中有很多都表現積極。我們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
在梅德韋杰夫講話后,俄羅斯經濟學家也站了出來,說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危機使多數資產大幅貶值,現在實施海外并購恰逢時機,“有錢就能夠買到好東西”。
2月7日,俄羅斯工商界自發成立了合作與投資國際委員會,為企業家走向海外搭建平臺。據傳俄政府將成立一個專門機構為俄羅斯商人海外投資鋪平道路。還有人建議利用國家主權基金或國家開發銀行的力量來進行海外并購。俄羅斯媒體詼諧地描繪說,“梅德韋杰夫一聲令下,生意人就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出征了”。
俄羅斯資本走向世界
俄羅斯商人曾經被西方人嘲笑是“滿身土氣的暴發戶”,而近些年來,他們在全球并購風潮中的表現令人刮目。
俄羅斯企業海外并購和投資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私人資本流向海外是為了避開國內動蕩,保全個人財產。進入21世紀后,俄羅斯商人開始了全方位的海外擴張,涉足能源、冶金、通信、商業、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經濟學界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俄羅斯的大公司為了其自身的發展,為了融入世界經濟,保障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必然要向海外投資,兼并同行,開拓市場,成為有實力的跨國公司,以鞏固自己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據有關機構的報告,近年來俄企業在境外資產的數量正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25家俄羅斯大企業擁有的境外資產已經達到600億美元,在國外的雇員人數已經超過13萬人。據統計,1990年~2005年俄羅斯在海外投資總額超過1200億美元。2006年俄羅斯的對外直接投資為230億美元,而2007年則猛增一倍,達到478億美元,甚至高于外國對俄羅斯當年的直接投資(471億美元)。
哪里可以賺錢、哪里有發展的空間,俄羅斯商人就帶著錢包走向哪里。在俄羅斯媒體上,天天可以看到有關俄公司海外并購的計劃和進展,涉及房地產業、通信業、商業、加工業、制造業等眾多行業,如列諾瓦鉆石公司進軍南非、瑪格尼特鐵礦公司拓疆巴基斯坦、“系統”電信公司進軍捷克和印度、阿爾法集團進軍土耳其,等等。
兩大主力軍團
能源軍團和冶金軍團是俄羅斯資本出征大軍中的兩大主力。
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其天然氣和電力一直為國家所控制,而石油業私有化程度較高。經過多年整合,幾家大石油公司幾乎控制了其國內市場。可以說,能源公司是率先走出國門的俄羅斯企業。
起初,俄羅斯能源企業利用資金和地理優勢在獨聯體和東歐地區大舉收購同行業及上下游的相關企業,盡管一些國家擔心受控于俄羅斯,進行了某種程度的抵抗,但是這一地區的許多企業陷入困境,資金匱乏,急需投資,不得不向俄羅斯公司出售部分股份。
俄羅斯的石油公司控制了烏克蘭的大部分煉油廠,俄電力公司占領了白俄羅斯30%的市場份額,俄天然氣公司控制了立陶宛天然氣配送公司34%的股權。俄羅斯商人幾乎控制了格魯吉亞的天然氣供應、電力供應。亞美尼亞連核電站都交給俄羅斯人管理,所收電費用于償還對俄債務。
就在俄羅斯能源企業長袖揮舞的同時,俄羅斯人在2006年見證了一件令人矚目的經濟大事:俄冶金和采礦業的海外投資額首次超過了石油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冶金業從2002年起大規模向海外投資,投資主要集中于美國、非洲、澳大利亞等原料產地或銷售地區。
通過海外并購,俄羅斯公司打入了對其封閉的市場。如俄北方鋼鐵廠熱衷在北美、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進行收購,認為北美和歐洲是“非常強勁和穩定的市場”,存在提高效率和提高價值的可能性,亞洲和拉美的經濟增長率很高,拉美還具有生產成本低的特點。最近該公司又盯上了利潤更高的黃金產業,提出向“黃金進軍”的口號。
2008年2月15日,俄北方鋼鐵公司宣布擁有愛爾蘭凱爾特資源集團100%的股權,耗資1.62億英鎊,經歷一年多的周折,就是為了占有這家愛爾蘭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兩處金礦和一處鉬礦。
政府支持海外并購
上個世紀90年代,俄羅斯政府對外海投資基本持否定態度。由于國內企業缺乏投資資金,政府設置種種障礙阻止資金外流,將海外投資稱為“資本外逃”。
然而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大趨勢,不僅對經濟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對內政和外交也產生著直接影響。隨著經濟實力的加強,俄羅斯政府改變了態度,大公司的海外收購逐漸得到了國家的支持。
國有公司的海外擴張對俄羅斯的經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白俄羅斯天然氣管道是俄羅斯對西歐出口天然氣的必經之路,早在2002年俄羅斯就想購買白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公司的控股權,俄方出價6億美元,但是白方要價25億美元,雙方差價太大,此項收購案擱淺。后來兩國因能源出口頻發爭端,俄羅斯政府終下決心以重金拿下這條管道的一半股權。2006年12月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同意以25億美元的高價,購買白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公司50%的股權。
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并不在少數。2005年普京就曾幫助俄羅斯阿爾法公司花16億美元購買土耳其最大的移動通信商Turkcell13.22%的股權。普京向土耳其總理表示,阿爾法公司打算向土耳其通信業投資30億美元,希望“得到政治上的擔保”。2006年,普京說服法國和德國領導人不要阻撓俄羅斯外貿銀行購買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5%的股權。俄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收購的意圖是希望利用西方的技術改造俄羅斯民用航空技術。
最近,梅德韋杰夫在工商界的一個重要會議上表示,希望通過收購外國企業來幫助本國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開發新市場。他說,現階段,俄羅斯企業的技術改造主要靠進口技術設備,而將來的目標是,減少這種技術依賴性。除了發展本國企業和向本國企業投資以外,就是購買外國企業或者參股外國企業。
“俄羅斯人來了”
當然,提著鼓鼓錢袋子將市場攪得風生水起的俄羅斯公司并非總能受到歡迎。
僅2006年,俄羅斯公司海外收購受阻案例就達13起,涉及500億美元的并購計劃擱淺,多數原因是出于政治因素。
例如,由于歐洲官員的抵制,俄天然氣工業公司沒能進入歐洲的天然氣零售市場。俄羅斯人購買瑞士Sulzer機械制造公司的行動令當地媒體反感,呼吁國家機構檢查這個并購案。俄外貿銀行2006年夏天收購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后,盡管一再表示,不再增加自己的股權,可歐洲人十分緊張,歐洲媒體一連幾個月都在炒作“俄羅斯人要吞并”該公司的話題。
美國對俄羅斯資本擴張的警惕度也相當高。在最近美國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人對俄羅斯、中國和歐佩克國家的金融能力增長表示擔心,認為這些國家可以利用金融杠桿來達到政治目的,特別是利用能源公司達到政治目的。
看來,一貫自視清高的西方企業,也不敢忽視這些曾被他們稱為“暴發戶”的俄羅斯人對他們所形成的壓力。但是,俄羅斯企業的并購攻勢所依靠的正是原來西方頗為自得并慣于使用的資本力量,因此,除了憑借實力與俄羅斯企業在并購戰中一決高低外,似乎也別無他法。如果選擇利用政治手段來對付這股并購攻勢的話,西方國家可能要冒破壞現行世界貿易規則的危險。
2007年俄羅斯最“!钡暮M馐召彴
2007年,俄羅斯數額最大且競爭最激烈的并購案是該國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斥資64億美元并購加拿大萊昂礦業國際公司。
此前,生產鎳和銅的萊昂礦業國際公司與一家瑞士公司已達成并購協議,但由于俄羅斯人的攪局,萊昂公司股價從每股18.5加元直線上升,瑞士公司最后報價為每股25加元,而俄方抬高到27.5加元成交。
2007年3月,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還收購了美國OM集團旗下的鎳資產;該公司還以11.6億美元收購了國際黃金開采公司部分股權,并控股了美國惟一的鈀生產商Stillwater Mining。
這些并購活動,使該公司2007年產量增長21%。目前,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是全球上最大的鎳和鈀的生產商,還是鉑、銅和鈷的主要生產者。
2008年初,又傳來消息,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準備向德國銅生產商北德精煉公司發出每股35歐元的收購要約。這家德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銅加工企業。(記者/熊伊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