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推行"閃電式"改革 勞爾執政以中國為師(圖)(4)
2008年04月08日 16:42 來源:央視國際
發表評論
艱難的改革嘗試
1993年起,勞爾推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勞爾提出,“大豆和大炮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當年7月,政府允許私人持有美元,美元在古巴事實上可自由流通。同年9月通過第141號法令,允許個體從事135種職業,其中大部分是服務業。從業人數曾達40萬戶。政府曾嘗試放開個體農戶經營。
盡管成效喜人,這些措施卻都沒有很好地堅持下來。2004年11月8日,古巴政府禁止美元流通,實行外匯券制度,1美元只能兌換0.8元外匯券或20比索。這項政策對數百萬古巴人造成了消極影響。有沒有辦法搞到外匯券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生活,這引起了不滿。但是菲德爾去年7月還是再度批評了使用美元的做法。他認為,在古巴國內使用美元會“造成不平等和特權”。
個體戶數量也因為政策逐年收緊而減少到目前的10多萬戶。例如,古巴的私人餐館不得雇人,每家餐館最多能擺3張桌子容納12名顧客。農業方面,時至今日,全國仍有50%的可耕地未被充分利用或者撂荒。
2002年年中,古巴政府又開始有限度地調整政策,側重扶持創匯產業。今天古巴的經濟主要依靠旅游、生物醫藥和勞務出口(主要是外派醫生和教師),例如古巴向委內瑞拉派遣了兩萬名醫療技術人員。如今每年到古巴游客已達200萬。2007年服務業為古巴GDP增長貢獻了69.3%!到2006年古巴總體上走出了經濟困境。
但2007年古巴的GDP仍只有510億美元,尚未達到1989年的水平。
古巴主要供應品的情況
大米 每月6 磅
面包(80 克/個) 每天1 個
植物油 每月半磅
雞蛋 每月7 個
鹽 每月約 28 克
肥皂 每兩月 1塊
反應復雜
人民如何看待改革?
平等會是一個問題嗎?
民眾將信將疑
自2006年7月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大庭廣眾下摔倒,勞爾就逐漸接掌大權,并開始獨立作出決定。而此前,菲德爾事無巨細都要親自定奪。
外界普遍看好勞爾,并把這場改革視為卡斯特羅兄弟倆不同性格的流露。通常認為勞爾更為務實,而菲德爾更看重意識形態標準。跟哥哥正好相反,勞爾不喜歡長篇大論,也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天賦。實際上,勞爾喜歡熱鬧、愛開玩笑。據說有一次,勞爾在聆聽了一位下屬的報告后,曾開玩笑說:“你的報告很好!不過,要是報告中有一個字不實,我就把你一劈兩半。”
然而,古巴民眾對于勞爾的“轉正”卻心態復雜。普通民眾對勞爾的能力還是有懷疑。畢竟,90年代的那些改革嘗試不就無疾而終了嗎?
2月底,在接受西方記者采訪時,哈瓦那的不少市民或者表示懷疑。30歲的何塞是一位倉庫管理員。他表示,還看不出什么變化,“那兄弟倆的想法是一樣的”。國營出租車公司的退休司機阿爾貝托則說:“他(指勞爾)講的跟那些老生常談差得不多。所說的和所做的之間總是有條溝。”
也不是沒有擔憂。一些古巴人擔心哪怕是這些微小的舉措也會擴大工薪階層和搞得到美元的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不過勞爾希望改革會消除這種矛盾。
改革政策激勵人心
自3月以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可算是對上述擔心的積極回應。而這確實收到了振奮人心的效果。4月1日,在放開電子產品購買限制的第一天,哈瓦那的電器商店都人滿為患,店門口排起了長龍。其實大多數人都掏不出錢來買那些DVD、電動自行車等奢侈品,但他們想來看看。“我就是想來看看。我每個月只有200比索的退休工資,”一位70多歲的老年婦女說。哈瓦那的一家電器商店當天就售出了100余臺日本產DVD。現在,古巴人每個月的工資有四分之三花在食物上。
人們對農業方面的新措施也贊不絕口。德·馬查多以前以前種的莊稼只能自己吃。他表示,新政策肯定私人農場對他是一個鼓勵,他打算提高產量。大約25萬個體農戶第一次能夠從國營商店購買所需的農用物資,比如鋤頭、馬韁、鐮刀等等。從前可是連一把鐵鍬也不可能得到。政府定購價格也提高了,比如牛奶現在能賣到1夸脫2.5比索,原先的定價僅為1夸脫1比索。要知道,1比索僅相當于5美分。
還有古巴民眾讀出了當中的政治含義。43歲的工程師阿爾弗雷多·羅第內斯說:“這些措施主要還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經濟性的。”他認為這些措施主要是要刺激人們對改革的興趣。他期望更多的變化,“人們更想知道得到這些自由后能干什么。”
然而,勞爾面對的最大問題還是如何改造整個計劃體制建立自由市場。正如進口專員胡安所說:“勞爾想讓全國更有效率,并給工作更多激勵,因為在古巴真是無人工作。可你怎么才能讓習慣了游手好閑的人努力工作呢?這才是關鍵。”確實如此,到過古巴的外國人都發現,哈瓦那市民生活雖然清苦卻算得上悠閑。晚飯后人們會在酒吧呆到凌晨三點才回家睡覺。
[上一頁] [1] [2] [3] [4]
【編輯: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