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選擇和重生
1971年,10歲的奧巴馬回到了夏威夷。外祖母送他去上當地的私立精英學校。全校1200名學生,只有3個黑人,其中一個即是奧巴馬。在那里,他第一次遇到了類似歧視的東西,由此開始對自己的黑色膚色感到敏感。一名紅頭發女孩想要碰觸他的頭發,而有的男孩還問奧巴馬他的父親是否吃人。
1975年,奧巴馬開始在夏威夷讀高中,班上的老師點名叫“巴拉克在嗎”時,奧巴馬馬上回答說 “請叫我巴里。”“巴里”是老奧巴馬初到美國時給自己起的昵稱,希望融入美國,而不是被視為異類。10多年后,基于同樣的理由,他的兒子仍然在使用這個名字。有意思的是,奧巴馬同時開始避諱談自己有個白人母親。
“那時我吸食大麻,喝酒,偶爾手頭寬裕還服用可卡因。”奧巴馬在自傳中說。
當青春期的奧巴馬被自己的種族身份困擾時,其他地方的黑人則品嘗著大騷亂后的苦果。雖然黑人有了第一位國會議員雪莉•奇思霍姆,她還是第一個宣布競選總統的黑人。但這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卻無法讓黑人將民權運動的熱情維持在高點。金死后的暴力沖突,使許多城市的黑人社區被夷為平地;大批白人逃離市區,搬到郊區居住。法律的隔離沒有了,實際的隔離依然存在。
1979年,奧巴馬第一次踏上美國本土,在洛杉磯的西方學院上了兩年大學。在學校里,他成為了學生會分子,流行音樂、啤酒、香煙,時時組織的集會,呼吁美國企業撤出種族隔離的南非……他同母異父的妹妹還記得,1980年圣誕節,奧巴馬回到家,對他的母親和外祖父說,以后再也不要叫他“巴里”了,他要改回原來的非洲名字。
大三時,奧巴馬轉學到了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政治與國際關系。在此期間他的父親因為車禍去世。從哥大畢業后,奧巴馬在華爾街的咨詢公司干了兩年,最后還是決定放棄高薪和誘人前程,來到了芝加哥。
在那個黑人眾多的城市里,奧巴馬重拾起他錯過的一切。他開始著迷于一個世紀以前,從南方遷移到芝加哥的黑人移民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文化。奧巴馬在一個貧窮的黑人社區擔任社工,并在黑人牧師賴特的影響下成為一名基督徒。3年時間里,奧巴馬做的是改善社區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繕、勞資關系協調等具體而微的事情。
從1980年代開始,黑人參政的人數明顯增多,奧巴馬見證了芝加哥選出的第一任黑人市長。1984年,民權領袖杰西•杰克遜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首位認真爭取擔任總統職務的黑人候選人。在接下來的1988年,杰克遜在民主黨內部初選時獲得了700萬張選票,雖然敗北,但帶動了新一代黑人走向政界的浪潮。
27歲進入哈佛法學院,此時的奧巴馬早已脫胎換骨。他不再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已經清楚知道他將要從政,社區的工作讓他明白,從內部而非從外面變革,將有效得多。
從哈佛畢業后,他仍然回到芝加哥,住在黑人區。1992年,奧巴馬選擇米歇爾•羅賓遜作為終身伴侶。米歇爾出生于一個血統純正的、來自南方的黑人家庭。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