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吃罷早飯,家住葫蘆島市北港鎮牛營子村的陳德滿穿上工作服,在家門口等單位的通勤車接他上班。“現在我和城里人一樣,早八晚五每天按時上下班,按月拿工資。工作不累,收入還非常穩定,這比以前當農民好多了。”聽得出來,成功轉產后的陳德滿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今年43歲的陳德滿是葫蘆島市龍港區北港鎮牛營子村農民,以前一直靠打魚為生。由于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老陳雖然自家養了條船,卻只能在海蜇豐收時出海捕撈。一年下來,出海時間到不了10天。另外由于家在沿海地區,他家的4畝多土地都是“薄田”,種玉米也收入不了多少。“年頭好的話一年能賺5000多元,實在很困難。”提起當初一家三口靠著撈海蜇的收入過活,老陳直嘆氣。
隨著我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葫蘆島北港經濟開發區迅速崛起。大項目、大工程紛至沓來,原來的萬畝廢棄鹽灘地成了開放開發的熱土。為了讓發展惠及百姓,葫蘆島北港經濟開發區在企業用工方面和入園企業達成協議,讓他們在招工時盡量考慮本地村屯的老百姓。同時,開發區還根據入園企業的用工條件,組織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勞動部門也做好工作,保證這些農民工的待遇。
從去年3月份開始,陳德滿正式成為葫蘆島七星鋼管集團的一名簽約工人。憑著自己會開車,他在廠子開拖拉機,負責物資運送。老陳說:“一個月1400元的工資,中午還供飯,單位還給上了‘五險’。作為一個農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過上這樣的日子。”最令老陳滿意的是廠子考慮到他們的居住地距企業有一定距離,特意準備了通勤車負責接送他們上下班。老陳說:“以前每次出海捕撈,家人都非常惦記。現在好了,就近上班,就近賺錢,還有專車接送。另外每個星期還能休息一天,現在是地照種、海蜇照捕,家里有什么活也不耽誤。”因為開發區的崛起,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發生著變化。據北港經濟開發區公用事業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開發區附近村屯的農民和入園企業正式簽工作合同的已有200多人。此外開發區還將一些配套服務,如垃圾清運等委托給村屯負責。還有不少農民已經就近開起了餐館、小賣店等,很多人都有了穩定的收入。當地群眾都說:“隨著開發區越來越興盛,我們的日子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感言:發展為了什么?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服務民生。農民的轉產轉業是大問題。改變農民,尤其是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這要求我們各級黨政部門要如同關懷下崗工人再就業一樣,因地制宜、想方設法為農民謀求新出路,點燃他們創業致富的新希望。葫蘆島經濟開發區的做法讓農民自己掌握致富的“鑰匙”,實現了轉產增收。(記者 李萬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