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達爾富爾的貧困與破敗,不僅僅是在難民營之中
文|本刊記者 李鵬發自達爾富爾
達爾富爾問題很敏感——至少在從倫敦飛往喀土穆的航班上是這樣。一位英國中年婦女一聽記者要聊達爾富爾問題,立刻謹慎了起來。自稱為一家非政府組織工作的她,語焉不詳地說:蘇丹太復雜,達爾富爾問題太敏感……
武裝,無處不在
2月26日一大早,中國政府達爾富爾問題特別代表劉貴今登上了一個15座的小型總統專機,從蘇丹首都喀土穆前往南達爾富爾州首府尼亞拉。《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隨機前往。
一個半小時后,專機在尼亞拉的簡易機場降落。環顧四周,確實感到了當地局勢非同尋常:跑道邊的停機坪上,左邊停的是政府軍的黃綠迷彩顏色的軍用直升機、戰斗機,右邊停的則是帶有“UN”(聯合國)標志的白色軍用直升機。在機場的入口處,還分別布防有聯合國和政府軍的裝甲車、堡壘和哨所。機槍手從堡壘后面和車上伸出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來路。
在尼亞拉,皮卡、吉普甚至裝甲車等武裝車輛隨處可見。從顏色上看,這些軍車既有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也有蘇丹政府軍的。
劉貴今一行被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嚴密保護。盡管如此,他告訴記者,“明顯感到安全局勢的好轉。”劉貴今回憶說,上次到達這里的時候,當地動用了裝甲車。“而這一次,安全保衛不像上次那么嚴格了,軍車少多了,說明地方過渡政權在安全上的自信增強了。”
安全局勢的好轉既得益于部分反對派和政府簽訂了和平協議,共同組建了分權、分財的過渡政府,也得益于聯合國和非盟的混合維和行動。
當地一位名叫巴薩的教師告訴記者,“達爾富爾沖突最厲害的是2004年,現在大規模的戰斗基本沒有了,最起碼在尼亞拉城里的安全沒有問題,而在城外偶爾還會有些小的沖突。”
不過,雖然在尼亞拉和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及周邊地區的安全狀況較為緩和,但在條件最差的西達爾富爾州,局勢仍然混亂。
貧困,不僅是難民營
奧塔什是位于尼亞拉附近的一個難民營。記者坐在難民營的一個棚子里,也能感受到炙熱陽光的照射。這個所謂的難民“議事堂”,不過是茅草搭成的一個大棚子,四處透風透光。
在劉貴今來到難民營的時候,好幾位難民中的長老站起來對中國表示感謝。“因為有中國兄弟的幫助,我們獲得很多食品以外的援助,比如衣服、建筑材料,供水設備,我們還需要水、醫療、教育。”其中一位長老說。
不過,也有一名部族長老感謝中國人之后,毫不客氣地將矛頭對準代州長:“為什么沒有公平地分發救濟衣物!?”
讓記者略感意外的是,好幾位部族長老的口袋里揣著手機。
在難民營中,則是一片狼藉。營里基本上沒有像樣一些的帳篷,大多是殘破的草氈、塑料袋、布片搭成的一個勉強遮擋陽光的窩棚。棚內和棚外一樣都是沙地,有的看上去一無所有,有的只在角落處堆著些墊子和罐子等雜物。
難民營中的孩子們都沒有穿鞋,衣衫襤褸,頭發和身上沾滿了沙子。大人們的白袍子相對整潔一些,他們成群地蹲在陰涼處無所事事。據介紹,難民營里實行糧食和水定期配給,只能讓人們充饑不至于餓死。
另一個難民營——薩卡利難民定居點的情況似乎稍好一些。至少,難民營中有學校,兩個稍大一些的女孩向記者展示了她們的課本。當記者拿出相機,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圍到記者身邊,要求給他們拍照。他們還高高舉起手來向記者展示他們的玩具,那是些用木頭和塑料片制成的玩具汽車,或者是用過的餅干盒——所有這些,是他們生活中最奢侈的東西了。
這些破敗的景象,用“艱苦”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盡管如此,當地陪同人員告訴記者,很多難民返回家園后,又重新回到難民營——在這里,他們至少還有東西吃。
然而,貧困和破敗并不僅僅是在難民營里。
尼亞拉其實在蘇丹算得上是第三大城市,但其基礎設施之糟糕難以形容。缺水,再加上處于旱季,在飛機上俯瞰南達爾富爾,滿眼一片枯黃,鮮有綠地。馬路兩邊的民居,土坯搭建的房子稱得上“條件不錯”,而很多處所其實和難民營里的情況并無區別,破布、破草氈搭成窩棚就是一家人的生活場所。
即使在首都喀土穆,也是塵土飛揚。尤其是郊區,同樣滿目瘡痍,同樣漫天風沙。在喀土穆市區里,在一個寸草不生的足球場上,一群大學生在踢著足球,其中好幾個人光著腳,鞋都沒穿。
維和,艱難中前行
2007年11月24日,中國從濟南軍區抽調的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首批140人抵達尼亞拉,是聯合國第一支進駐達區的維和部隊,也是非洲之外的國家向達區派駐的第一支維和部隊。
根據聯合國的決議,聯合國和非洲聯盟將向達爾富爾地區派出2.6萬人的混合維和部隊(聯非達團),以取代自2004年開始在達區部署的非盟維和部隊。中國工兵在世界各地的維和行動中有很好的口碑,此次又應邀派遣了315名工兵分隊,干修路、打井、建營房等苦活累活。
2月26日記者抵達尼亞拉時,中國工兵分隊從非盟的過渡營地搬到聯非達團超級營地才4天。從一條柏油路拐上近乎無路的沙礫地,車隊卷起漫天沙塵駛向中國工兵的駐地。營房就地取材,用沙袋筑起了圍墻。營地的四個角落上都設有望哨,而在外圍,由尼日利亞的維和部隊也設置了哨所,負責安全保衛。
劉貴今到達尼亞拉的第一個考察地點,就是中國維和部隊。在他向官兵致辭的時候,狂風大作,沙塵暴鋪天蓋地席卷營地,讓人無法睜眼。中國國防部維和辦主任施正柏說:“達爾富爾地區是目前中國軍人在世界各維和任務區中條件最差、最艱苦的地區。”
雖然才是2月份,營地的溫度最高已經達到42度以上。風沙最大的時候,能見度只有幾米。分隊的衛生隊長付紅保少校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駐地的苦難不僅是40多度高溫和無處不在的沙塵,還有瘧疾病毒,以及毒蛇、毒蝎子、毒蜘蛛、毒蜥蜴等的威脅——分隊營地修建過程中已經發現了六條毒蛇,還有長達十幾公分的毒蜘蛛。
工兵分隊的大隊長上官林宏說,分隊的后續裝備3月初可運抵蘇丹,后續的175人正在整裝待發。
相對于中國維和部隊的率先進入,其他聯合國部隊和裝備的進駐仍不夠迅速,并且蘇丹政府和一些西方國家在維和具體事務上仍有分歧。
中方一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混合維和的部署不盡如人意,但畢竟取得了進展。中國工兵已經部署,孟加拉的警察部隊也已經進駐。而其他包括部隊選址在內的技術性問題,也都接近解決或達成共識。他呼吁,所有參與方不要“唱高調”,而是提供實在的幫助,比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愿意提供維和需要的24架直升機。” ★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