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關系仍在首位
當然,在法國的外交維度里,與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外交關系是排在首位的。選舉獲勝后,薩科齊對他的歐洲盟友表示“歐洲是我一生的歸宿,今夜法國是歐洲最堅定的后盾”。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當晚則親自打電話給薩科齊,強調此次選舉是“歐盟支持者”的勝利。
2008年的下半年,法國將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屆時法國當會努力推動歐洲憲法的新生。不過,專家認為,薩科齊不會再選擇全民公決的方式對待歐洲憲法,而是會在簡化憲法條款后進行議會投票。而在歐盟擴大的問題上,薩科齊領導下的法國也會放慢腳步,首先做的是對已加入成員的“消化”。至少在土耳其入盟的問題上,與羅雅爾不同,薩科齊是鐵了心說“NO”的。同時,薩科齊支持歐盟擁有自己的外交部長,以求在外交上進一步統一口徑。
至于同美國的關系,薩科齊會繼續希拉克在執政后期就開始的關系修補工作,他本人也被貼上了美國色彩的“新自由主義者”的標簽。薩科齊甚至在一次訪問美國時,稱法國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上的對立立場源自法國“貴族式的傲慢”,結果招致了國內的批評。
不過,法國倒是歷來就有“反美”的傳統,法國總統選舉前夕,民意調查顯示有3/4的法國選民認為法國與美國應當保持距離。
美國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日前撰文稱,盡管兩國自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起就保持了合作,包括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但是法國對于美國一直懷有一種矛盾心理,伊拉克戰爭并不是第一次削弱了美國對法國的吸引力。民意調查顯示在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越南戰爭以及80年代初美國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后,法國民眾都出現了同樣的反應。(李曉明)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