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對方,美伊都沒準備好
在中東,伊朗和敘利亞一直是讓美國頭疼的“肉中刺”。伊拉克陷入內戰之后,五角大樓幾番譴責伊朗和敘利亞暗中越境運送武器和武裝人員加入本已是一團亂麻的伊拉克戰局,和美軍作對。同時,伊朗在核項目問題上始終不肯退卻,而阿以關系中,美國“一邊倒”地支持以色列的態度讓伊朗和敘利亞不滿。種種矛盾讓華盛頓與伊敘結怨甚深。
“布什政府上臺之前,美國政府曾分別采用‘孤立’和‘接觸’兩種外交手段對付伊敘兩國,基本上是對敘利亞奉行接觸,同時孤立伊朗,”布朗分析說,但布什政府上臺后,認為外交手段是用來贏得朋友,而非對手或敵人的方法,一度對伊敘實行強硬政策。但如今,伊戰讓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弱化,而布什本人在美國國內也漸失“人緣”,于是他才不得不放軟身段。
“伊拉克契約”的倡議提出時,華盛頓就傳出美伊高層借此機會會晤的可能。雖然這一期待最終落空,但是,美國轉而求其次。5月3日,駐巴格達美軍宣布,敘利亞對其與伊拉克的邊境的控制有所改善。在這一聲明的鋪墊下,賴斯女士馬上和參加“伊拉克契約”會議的敘利亞外交部長穆阿利姆單獨就伊拉克局勢商談了半個小時。雙方都沒有透露會談的細節,人們只是從敘利亞駐華盛頓大使穆斯塔法的口中得知,“這一會晤是一個突破點,也可以說是美敘雙邊關系中的重要步驟”。然而,美國學者們并沒有對這一“突破”抱有太多的幻想。
“我們只能說,美敘外交部長長達半個小時的會談是一個開端,但是美敘接觸如果要取得成果,雙邊會談的內容就不能只是局限于伊拉克,而要涵蓋彼此所有的矛盾。大馬士革反復在暗示這一對話的紅線--要想讓以色列和敘利亞的關系取得全面的進展,外交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皮勒一針見血地指出。
美國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研究員約翰•卡拉布瑞斯(John Calabrese) 博士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采訪時也設想了這樣一種可能:如果美敘接觸能帶來具體而實質的合作,那么德黑蘭就會感到它被孤立了,迫于各種壓力,有可能放下架子和美國合作。但這一目標是否能達成仍是未知數。賴斯和敘利亞外長的談話似乎并沒有談出什么突破。或許,敘利亞在等待美國開出條件;或許,敘利亞還沒有做出決定?傊磺羞有待觀察。
說到美伊關系,卡拉布瑞斯稱自己“一直保持謹慎樂觀”。他認為“談總比不談好,只要對話,總有潛力能制止雙方的矛盾、防止伊拉克的危機進一步升級。美伊的問題涉及很多國家,最好是能召開多邊會議進行協商。如果能實現這一步,對我而言將是一個驚喜。但事實是,華盛頓并沒有真正從心理上做好和伊朗談判的準備”。具體說,布什并沒有徹底拋棄對伊朗的強硬政策,而賴斯在伊拉克大會上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是做給華盛頓的反對派們看的。
另一邊,卡拉布瑞斯覺得伊朗也沒有做好準備。原因可能是伊朗內部仍在就此事進行辯論,還沒有達成統一;也可能是伊朗認為美伊談判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時機不對。在他們看來,解決伊朗核問題要優先于伊拉克危機。如此語境下,伊朗無人敢于伸出脖子冒險,更何況他們知道布什政府的態度并不友好。
“很顯然,伊朗在玩政治游戲,等待美國的承諾;而美國覺得伊朗反復無常的舉動不合情理,因此顧慮真的與之談判,”卡拉布瑞斯如是說。
皮勒則感嘆于美伊雙方的固執:伊朗和美國都有強烈而合理的原因和對方對話,尋找雙方在共同利益上的相互合作,其中包括限制和制止伊拉克的暴力事件。美國現在正在為伊拉克的暴力付出更高的代價,德黑蘭也不愿意在它的西部邊境發生著無休止而不斷擴大的暴力沖突。但不幸地是,雙方的固執態度讓一場有效的對話很難開展。美方偏執地將“對話”作為一種“讓步”,而伊朗對于美國不尊重其在中東地區的強國地位則過于敏感了。
同樣面對美伊關系,布朗的態度并不是那么樂觀:“美國和伊朗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共同利益實在有限,同時又是壁壘分明的中東對手。考慮到雙方在廣泛范疇中的敵意,我們不能期待他們能迅速改善現有的冷漠關系。”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