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化”就是不斷加強印控爭議區的邊防力量。經過多年經營,印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已對中國形成相對優勢。近一年多,印邊防現代化步伐徒然加快,如部署先進的蘇-30MKI戰機、T-72主戰坦克,以及新修機場、大修戰略公路、新增10萬兵力等,以期在兵力、裝備與基建方面對我形成絕對優勢。
當前,印度在邊界問題上的態度日益強硬,上到國家領導人下至專家學者,毫不掩飾地公開宣稱,“印政府不會讓出一寸領土”。近一年多來,印度有人又開始公開兜售“以西換東”方案,以實現印度“承認現狀”之目的。依據該方案,印度愿放棄歷史上原本就不屬于它的西段“爭議區”,來換取中國承認其對東段的合法占有。但這種“占有者通吃”的心態顯然不被中國政府所接受。(本文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南亞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
資料 / BACKGROUND
中印邊界談判進展緩慢
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從未劃定過邊界。目前,雙方有爭議的地區約12.5萬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東段藏南地區的“麥克馬洪線”附近。
2003年,中印兩國同意設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確立了解決邊界問題的三步走戰略,即先確立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然后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定,最后在地面上劃界立樁。雙方經過5輪艱難會談,于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期間,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這也是迄今為止,該機制在邊界問題上取得的最大進展,但中印雙方在一些大的指導原則的具體內涵上分歧仍然嚴重。
由于印度固執于“承認現狀”,雙方此后的幾輪談判不但未能縮小分歧,反而陷入了越談越僵的困境。
新聞評論 / OPINION
中印需培育友好的民意氛圍
中印邊界問題談判要想取得實質進展,雙方需要跳出傳統的窠臼,同時還要培植友好民意
近兩年來,印度媒體對中印邊界問題及“中國威脅論”的惡意炒作,毒化了邊界問題的解決氛圍。一方面,受印度媒體蠱惑的印民眾對華敵視明顯增加。印度去年公布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2002年,認為中國為友好國家的受訪印度人比例高達66%,但2007年這一比例卻降至26%。另一方面,印度媒體的惡意炒作、印度軍政要員口無遮攔地宣揚“中國威脅論”,以及印度公開以中國為目標的軍事發展或部署規劃等,也引發了中國媒體及網民的反擊。
在兩國民族主義均非常高漲的今天,民意對兩國政府內政外交政策的影響日益明顯。兩國政府在解決涉及領土、民族、宗教等諸多敏感因素的邊界問題時,就更須顧忌民間輿情。在這種情形下,要想通過談判達成一個雙方均能接受的、富有實質意義的解決方案,唯有營造兩國友好的民意氛圍。友好的民意氛圍將有助于兩國,尤其是印度方面放棄舊有的心態及思維定式,以更加靈活而睿智的方式化解邊界爭端。實際上,當年中日關系的正常化即得益于兩國的民間推動。
當然,在邊界問題尚未解決之前,中印雙方須繼續維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實際上,1967年以來,兩國邊境從未發生相互槍擊事件。這在當代國際關系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但我們也不能據此認定今后兩國邊境一定會平安無事。
當前需要引起警覺的是,在兩國邊防部隊、兩國媒體及其受眾不斷較勁的時候,邊境地區“擦槍走火”事件引發邊境沖突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有鑒于此,兩國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尤顯重要。兩國高層至少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與對話,保持溝通,增信釋疑,防止雙邊關系大局被一時難以化解的邊界問題及其“意外事件”所拖累,甚至“誤導”。
總之,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需要跳出傳統的思維窠臼,更需要著眼于兩國戰略崛起的大前景,以極大的政治智慧來把握機遇,造福兩國人民。(胡仕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