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加坡九月三十日電 題:新加坡國際總商會主席:中國的成功也源自與鄰國分享繁榮的愿望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蘇州工業園是新、中兩國商界相互學習機會的典范。中國從新加坡學到了吸引投資、建立工業地產的知識和經驗,而新加坡對中國的商業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中國公司和地方政府合作!”新中國六十周年大典前夕,記者走訪新加坡國際總商會主席Jennie Chua時,這位獅城知名女僑領深有感悟地說。
Jennie Chua告訴記者,鄧小平先生一九七九年訪問新加坡和東南亞之后指出,中國“應該學新加坡之長,懂得如何比他們更擅長經營”,中國有興趣學習新加坡如何從進口取代型轉變成出口導向型的工業化國家,建立有競爭力的市場,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來發展經濟,并在此過程中從外國跨國公司那里學到技能和專長。
中國派遣了官員到新加坡學習成功經驗,尤其是新加坡的經濟模式和公務員制度。南洋理工大學設立了“連瀛洲新中學者交流計劃”,培養新中兩國有知名度和嶄露頭角的領導。而新加坡在各個層面也從中國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在華經商方面。
Jennie Chua指出,在最近十多年時間里,新加坡國際總商會注意到中國采取的親商、重投資政策,歡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自此逐漸成為一個主要的全球貿易力量,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中國今年上半年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
她認為,中國政府發展經濟的實用主義做法是中國成功的因素之一。先在少數幾個城市和省份實行經濟改革,比如南方沿海幾個省份,然后再推廣到全國,這種做法使中國迅速實現了現代化。意義重大的農業改革和鄉村進步措施,加上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致使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從一九九一年到二00一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速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九。
Jennie Chua認為,中國的成功還來自于對外開放,向外國投資者學習知識和技術。中國如今是“世界工廠”,中國公司在某些產業里生產的高質量產品無人可比。
同時,中國的成功也源自于其與亞洲鄰國分享繁榮的愿望。中國是東盟第四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達到了大約兩千億美元。由于全球金融危機,西方經濟自去年以來面臨嚴重下滑,而中國在東盟貿易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從二00七年的百分之十點六上升到二00八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三,并會在東盟經濟復蘇的過程中成為主角之一。
回憶起新、中關系的歷史,Jennie Chua指出,新加坡和中國于一九九0年十月三日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但是兩國之間的關系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當時主要來自廣東和福建的中國移民開始在稱之為海峽殖民地的新加坡定居,這些移民中很多人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基業,并成為新加坡經濟中的重要力量。
她說,新加坡國際總商會成立于一八三七年,會員包括所有有意加入該組織的貿易成員。第一屆選舉產生的委員會由一個多種族的商人團體組成,其中包括中國商人。新加坡的中國商人過去依靠新加坡國際總商會來捍衛商業團體的利益,尤其是在港務費和納稅問題上。隨著二00九年《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中新關系有了新的里程碑。這是中國和亞洲國家簽訂的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兩國的公司遇到的貿易壁壘可望減少,并增加合作的機會。
她預測,隨著世界經濟從衰退中復蘇,大多數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亞洲將比西方增長更為迅速,這對中國和整個亞洲的商業成長提供了巨大機會。位于生產、設計和媒體傳播高端的新加坡和中國公司當然有機會成為合作伙伴來滿足亞洲的需求。
Jennie Chua說,除了經濟合作之外,新中兩國的伙伴關系還延伸到教育和文化領域。獲得獎學金尋求到中國大學深造的新加坡人越來越多。這種人力資本和文化價值的交流肯定會增加新加坡在中國從商的知識。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傳媒公司和博物館與他們的中國同行合作,拍攝電影和電視劇,展出中國深厚歷史中的奇珍異寶,同時促進文化交流。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