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古色古香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萬柳堂會見并宴請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社莫斯科十月十五日電 題:國際觀察:普京到北京帶回了什么?
中新社記者 田冰
滿載在北京的訪問成果,俄羅斯總理普京十五日回到莫斯科。他臨走時對老朋友胡錦濤說:“我這次訪問確實非常成功。我們為加強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全方位“推銷”俄能源優勢
此間主流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說,普京訪華三天,“成果豐碩,中俄共贏”。他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共同見證了十余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總值四十多億美元,其中僅涉及能源合作的就有四份。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在能源合作多元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獲得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中俄原油管道開工建設標志著雙方在石油領域進入長期戰略合作的新階段,兩國企業將全面落實業已簽署的一攬子協定。落實推進俄對華出口天然氣的“路線圖”也成為此次會晤的新亮點。中俄之間建立的首家合資天然氣石油公司,被學者認為開創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模式,兩國有望在未來開展從開采到加工各產業鏈的全面合作。
無獨有偶,普京在接受媒體采訪談到能源合作時,不失時機地向中國“全方位推銷”俄羅斯的優勢,并強調要“互補”:核能進一步合作、研究在中國建設煉油廠的可行性、天然氣供應以及煤炭領域的合作,“中國有比較先進的處理煤炭的工藝,包括煤制油等”。“最重要的是,我們雙方有需要、有能力加強合作,而且兩國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這些合作都將延續幾十年。”
分析人士認為,中俄伙伴的思路更加廣深,已不再囿于單一的原料買賣,而是向更高、更新領域拓展,比如油汽上游的合作開采和下游成品的合作開發。它不僅有助于豐富俄能源出口的渠道,增加能源收入,也提高了能源輸出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附加值,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是對“俄羅斯淪為原料附庸”論調的有力駁斥。
看上“很有吸引力”的中國高鐵技術
中國參與俄羅斯境內的快速和高速鐵路建設,是普京此次訪華的另一個熱點。高鐵技術的出口,再次證明中國人不僅僅會做衣服鞋帽,也能讓“火車快跑”,從而大大提升“中國制造”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俄交通部長列維京說,中俄雙方簽署的在俄境內組織和發展快速及高速鐵路運輸的諒解備忘錄規定,兩國交通部將與俄鐵路公司制定法律法規基礎性文件,“俄鐵”將與中國投資者就修建高鐵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俄交通部官方網站十三日透露說,根據俄鐵路運輸二0三0年前戰略發展規劃,俄高鐵項目重點線路是遠東地區的哈巴羅夫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至索契、莫斯科至下諾夫哥羅德。兩國專家將在今年十二月一日前組成聯合工作組對上述線路的合作方案進行研討。“雙方計劃采用世界先進經驗,達到客貨運效益最大化,并組織生產高速機車車輛和技術產品。歡迎兩國商業和投資機構參加上述項目。”
中國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認為,在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高鐵技術已經很發達的情況下,中國高鐵技術具有體制優勢,從工務工程、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到客車制造等各個方面,中國可以提供一攬子出口,這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優勢。
此外,俄鐵路提速的社會背景、技術路線與中國相仿,而中國鐵路技術層次比較豐富,成本較低,符合“俄鐵”的胃口。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中國擁有雄厚的投資優勢。
由此看來,普京“看上”中國高鐵技術可謂“慧眼識中”,一舉多贏。兜里揣著四十多億美元的合作文件踏上回國的專機,想必一向以嚴肅示人的普京也會笑逐顏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