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聯邦第一副總理謝·伊萬諾夫上月末宣布,俄2007年的武器出口達到了創紀錄的70億美元。據統計,俄羅斯1998年武器出口額只有26億美元,2000年增長至37億美元,2006年達到65億美元高水平,2007年又再創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武器出口額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俄在2004年—2006年同一些國家簽署了大額訂單,而此期間熱點地區緊張形勢升級則是深層原因。此時,正值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后,一些伊斯蘭國家擔心自己也成為潛在打擊目標,紛紛向俄羅斯這個傳統武器貿易伙伴招手。由此,俄武器銷售逐步從上世紀90年代的困境中走出,于2006—2007年達到了一個對外出口高潮。
所有俄制武器中,最受外國客戶歡迎的是軍用航空器材和技術,其中包括“蘇霍伊”、“米格”系列戰斗機和“米”系列武裝直升機。2007年,僅提供給印度、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馬來西亞的蘇—30型號殲擊機共70架,總價值達到30億美元。“伊爾古特”公司總裁杰姆琴科說:“今年是取得創紀錄成績的一年,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全年共組裝完成了43架蘇—30МКИ、蘇—30МКМ和蘇—30МКИ(А)殲擊機,這一目標甚至在蘇聯的全盛時期也未曾達到過。”
緊隨其后的出口產品是防空導彈系統。早在去年1月,時任俄國防部長的謝爾蓋·伊萬諾夫就證實,俄羅斯與伊朗已簽訂了合同,俄向伊售出“托爾—M1”型近程活動半徑的防空導彈系統。此外,俄還向東亞國家繼續提供遠程活動半徑的С—300ПМУ—2防空系統。
不過,同戰斗機、反導防空系統出口相比,俄同外國客戶在軍用艦艇上的合作并不順利。武器出口中間商“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去年9月通知印度海軍,原定于2007年8月15日交貨的核動力潛艇“修卡—Б”不得不推遲到2008年6月15日,原因是建造此艦艇的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阿穆爾河造船廠”無法按期完工。同時,俄方要求將原價從6.50億美元提高到7.85億美元。印方同意延期交貨,但拒絕重新談判潛艇價格。此外,俄還停止執行與阿爾及利亞在2006年簽署的武器銷售合同,總價值達到80億美元。按照俄《生意人報》說法,除了阿爾及利亞內政發生變化外,法國軍工企業大舉進軍非洲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根據目前掌握的武器訂單,俄羅斯武器出口在未來兩、三年內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俄聯邦軍技合作局局長德米特列夫對外宣布,俄目前已拿到武器出口訂單300億美元,其中的200億美元屬于“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這一訂單規模完全可以讓我們在軍技合作領域感到樂觀”。2008年,武器出口的主力軍仍舊是軍用航空產品,印度、委內瑞拉、印尼、敘利亞將購買俄制“蘇霍伊”和“米格”系列戰斗機。此外,俄將向敘利亞提供防空武器系統,以及向印度、阿爾及利亞出口潛艇等。
與俄官方樂觀情緒相比,一些武器貿易專家更顯冷靜。他們認為,不排除俄羅斯武器出口在三四年后出現下滑趨勢,“70億美元的武器年出口額是一個高原階段”。俄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主任布霍夫則最為悲觀,認為經過幾年的“高原期”以后,俄武器出口將很可能迅速減少,“俄羅斯國防工業正處于青黃不接時期,特別是高技術工人嚴重短缺”。另一個可能讓俄軍火出口陷入困境的是,軍工領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說2007年全俄通脹水平是12%的話,那么軍工領域則已達到20%。還有,由于不重視節能技術的應用,俄國防企業開支迅速增加。其消極后果是,要么俄沒有能力生產某類武器,要么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