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在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問題上,美國朝野的立場空前一致,而歐洲大部分國家也承認了這個事實
★ 本刊記者/王艷
歐、美、俄斡旋下的塞阿談判失敗以后,所有人都在預測,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日期——2月17日,從《獨立宣言》到國旗和國徽,一切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體育館里,當地的交響樂團演出3小時,曲目包括貝多芬的《歡樂頌》。科索沃還從保加利亞進口了80噸煙花用于官方慶祝活動,整個過程體面而平靜。
醞釀多年的政治善后
科索沃獨立的種子,早在9年前就播下了。
1999年春,西方指責南聯盟政府對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實行種族清洗政策,北約向南聯盟發動了戰爭。持續78天的轟炸,迫使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在和平協議上簽了字。南聯盟軍隊撤離科索沃,北約停止對南聯盟的空襲。米洛舍維奇在戰后不久舉行的選舉中下了臺。
“起初,克林頓是反對軍事干預的,但主張出兵的奧爾布賴特和霍爾布魯克占了上風。當時,美國的電視上充滿了阿族難民營的悲慘畫面。”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福布斯學院的研究員艾倫·卡索夫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那場戰爭。1990年代中期,艾倫·卡索夫在科索沃組織過塞阿兩族的圓桌會議。
根據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科索沃在聯合國托管下實行自治,北約領導的國際維和部隊提供安全保障,但在法律上,科索沃仍然是南聯盟領土。
因為歐盟堅持,聯合國采納了“先標準后地位”的政策,科索沃必須先達到“標準”,才能開始其國際地位的多方談判。所謂“標準”,是指科索沃建立起民主法治的政治體制、市場經濟的經濟模式,尊重塞族等少數民族權利,實現社會和解、民族共榮。
但科索沃并未從一個充滿仇恨的是非之地,蛻變為自由民主的“國中之國”。停戰后的幾個月,科索沃解放軍就把20萬塞族人驅逐出了科索沃——目前科索沃地區僅存10萬塞族人口,不到科索沃總人口的一成,而且多居住在受到聯合國維和部隊保護的隔離區。塞爾維亞族孩子必須在北約軍警護衛下往返于學校和家門。盡管如此,每年仍有數百塞族人在暴力威脅下喪生。
科索沃經濟幾近破產,必須依賴外援,失業率高達50%。即便在普里什蒂納,水、電都不能正常供應,鄉村的情況更糟。
從各方面看,科索沃都未達到可以言及獨立的聯合國標準。
2004年3月,出現了奇特的轉機。當時,阿族極端勢力襲擊了一個塞族小鎮,制造了戰后最嚴重的一次種族沖突。聯合國披露的數字是,30人在沖突中死亡,850人受傷。于是,歐盟的立場出現了動搖,失去耐心的美國決定改弦更張。
西方開始認為,如果科索沃地位不解決,阿族就會醞釀沖突,地區穩定就會受到威脅。科索沃局勢無法改善,正是因為其國際地位沒有確定。
2005年10月24日,聯合國啟動了科索沃國際地位的談判。
塞爾維亞的態度一貫是“除了科索沃的宗主權之外,什么都可談”;而科索沃一方,則是“不獨立,什么都免談”。但,在談判之初,《華盛頓郵報》就預言,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自決獨立已成定局。
2007年3月,聯合國特使阿赫蒂薩里提交了有關科索沃未來地位方案的報告。他向安理會建議,應允許科索沃在國際監督下獨立。由于俄羅斯的反對,這一方案未能在安理會進行表決,但美歐支持科索沃獨立的態度已經昭示天下。
6月,布什訪問阿爾巴尼亞時宣布支持科索沃獨立,被當地居民視為英雄,得到數千人的夾道歡迎。
隨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授權“三駕馬車”,即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啟動新一輪會談,并為之確定了最后期限2007年12月10日。談判于11月底以失敗告終,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但這并不妨礙科索沃的獨立步伐。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布什在飛往坦桑尼亞的飛機上送出了賀詞,在第一時間承認了這個國家。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科索沃問題專家艾倫·庫帕曼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一次美國朝野的立場空前一致。
科索沃宣布獨立的前一天,2000名維和警察和司法人員組成的歐洲使節團已進駐科索沃,接替聯合國處理法律事務。2月18日,歐盟外長會議在比利時召開,大部分歐洲國家承認了這個事實。
科索沃是一個特例嗎?
2月21日,塞爾維亞總理出現在政府組織的百萬人抗議集會上:“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姓氏……只要我們還活著,科索沃就屬于塞爾維亞,屬于塞爾維亞人。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普京總統跟我們站在一起。”
俄羅斯是惟一堅定支持塞爾維亞的國家。科索沃戰爭發生前,俄羅斯不斷批評西方的政策,在戰爭期間提供援助,戰后還一度派出維和部隊。
在安理會召開的緊急會議上,俄堅決要求安理會宣布科索沃獨立是“無效的”。但由于安理會內部分歧嚴重無果而終。
俄羅斯在巴爾干有著傳統的利益,而在中東歐劇變后,僅塞爾維亞對其還保持著傳統的友好關系。所以,俄對西方發出反對聲音,盡可能維護巴爾干“最后一個兄弟”。
今年初,俄羅斯和塞爾維亞還簽署了一項能源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在塞境內建造過境天然氣輸送管道。協議實施后,塞爾維亞將成為俄羅斯向南部歐洲輸送天然氣的“集散中心”。歐盟和美國因此擔心,這將加重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問題和加入歐盟談判上的砝碼,同時促使歐洲在能源供應上進一步依賴俄羅斯。
普京表示,科索沃單方宣布獨立,違反了國際法和聯合國有關決議,會給分裂主義開一個“危險的先例”。即便根據歐共體“巴丁特委員會”1991年的規定,“支持社會主義國家的加盟共和國獨立,同意這些新國家維持原有行政區”,科索沃不具有加盟共和國身份,其獨立仍然無法可依。
“美國爭辯說,科索沃是一個‘特例’,但是那些希望民族獨立的人則會說,這個案例不是特殊的。”卡索夫說。
所以,在歐洲腹地響起了反對科索沃獨立的聲音,它來自西班牙。
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的分離主義已令馬德里相當頭疼。而一向反俄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選擇趕往莫斯科出席獨聯體峰會。顯然,他希望從俄羅斯獲得不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獨立的承諾。
塞爾維亞的去向
不久前,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相繼承諾不會訴諸武力,所以,爆發第二次科索沃戰爭的擔心有點多余。然而,沒有人懷疑,巴爾干依然無法擺脫復雜的政治角力。
美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被放火焚燒,暴露了塞爾維亞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正在被激發出來。同時,塞爾維亞總理科什圖尼察和總統塔迪奇在科索沃問題上的分歧,顯得特別引人注目。
塔迪奇說:“我絕不會放棄捍衛我們的科索沃,同時也會盡全力為塞爾維亞加入歐盟而戰。”這是一對自相矛盾的目標,基本上兩者中只能選擇一個。科什圖尼察則強硬得多:如果歐盟拿科索沃做交換條件,塞爾維亞并非一定要加入歐盟。
西方的觀察家甚至聯想到了匈牙利的“特里亞農后遺癥”——1920年的“特里亞農條約”使匈牙利王國喪失了接近三分之二的領土和人口。憤怒之中,匈牙利與納粹德國走到了一起。
塞爾維亞是否會向極端民族主義傾斜還是個未知數,但這個國家與西方的疏遠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獨立后的科索沃,是否存在隱憂呢?
美國和歐盟內定科索沃獨立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不允許出現“大阿爾巴尼亞”,這與科索沃阿族人的理想背道而馳。追根溯源,“科索沃解放軍”原先也是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創造的。
為了消除美歐的疑慮,科索沃當局以歐盟旗幟為參照設計了國旗,去掉了明顯的阿爾巴尼亞印記。而此舉讓許多阿族人心生不滿。有人說,獨立后的國旗如果沒有阿爾巴尼亞國旗的雙頭鷹圖案,那就等于科索沃國在創立時就失去了國家的精神。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陸南泉認為,出現“大阿爾巴尼亞”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科索沃獨立前就是販運西亞毒品的歐洲中轉站,往后更可能與素有“歐洲貧民窟”之稱的阿爾巴尼亞一道,成為歐洲的另一個問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