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6日電 四月十日,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崔天凱在亞太經社會第62屆年會一般性辯論會上發言,談了加強國際和區域合作,加強亞太地區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中國的主張,并表示中國政府高度贊賞和支持亞太經社會的作用,將繼續加強與亞太經社會的良好合作關系。崔天凱的講話全文如下:
主席先生,
各位代表,
很高興再次來到雅加達這座美麗的城市,參加亞太經社會第62屆年會。我要對印尼政府和亞太經社會秘書處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席先生,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日漸深入,區域一體化穩步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亞太地區仍是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發展前景看好。但亞太地區必須正視自身發展面臨的挑戰,積極進取,增強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當前,亞太地區多數國家基礎設施薄弱,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形成瓶頸制約。從整個地區看,尚未形成暢通、便捷和高效的區域網絡,不能滿足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發展的需要。
亞太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取決于地區內各國自身的努力,取決于各國政府能否審時度勢,在加強宏觀規劃、增加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在體制上求新求變,改善投資環境,逐步提升交通、能源、電信和水利等基礎設施水平,增強經濟活力。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加強國際和區域合作,對于亞太地區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這方面,我們主張從以下幾個重點領域著手:
一、加強對話,交流經驗。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亞太地區發達國家有著較為成熟的做法,一些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也已先行一步,積累了經驗和教訓。這些應該成為各國共同的財富。我們應充分利用區域合作的各種平臺,通過政策研討,總結推廣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的成功做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使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少走彎路,確保統籌促進經濟增長和消除貧困,兼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搭建平臺,政企合作。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企業具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和專業人才資源,有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亞太地區各國開展基礎設施合作,應有利于建立政府和企業合作伙伴關系,形成兩者間在有關規劃、政策法規乃至具體項目上的良性互動,有效調配全社會資源,共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這方面,中國政府與亞太經社會共同發起的亞太工商論壇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三、開拓渠道,增加投入。據估算,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未來五年每年有18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而本地區有著相當數量的資金,關鍵是如何將其用活、用好。我們需集思廣益,推動建立和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為此,在發揮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機制作用的同時,應積極探討發展亞洲債券市場等創新機制。
四、政策配套,便利互聯。目前,亞太地區各國基礎設施硬件互聯不夠,軟件配套滯后,推動區域整體發展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挖掘。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靠各國務實合作,加強基礎設施硬件互聯,完善運營管理、海關手續簡化等配套軟件,形成區域網絡,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規模經濟效益。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通過簽署《區域便利客貨跨境運輸協定》,已在這些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經驗值得借鑒。
主席先生,
亞太經社會在亞太地區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是開展合作、促進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建議亞太經社會繼續發揮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特長,集中信息和專家資源,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推動務實合作,使基礎設施和其他各領域的工作取得實效。中國政府高度贊賞和支持亞太經社會的作用,將繼續加強與亞太經社會的良好合作關系。
主席先生,
中國對亞太經社會-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特別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為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互利合作,中國倡導成立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在4月5日舉行的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鄭重承諾,為支持和幫助太平洋島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中方決定:在今后三年內提供30億元人民幣優惠貸款、對本地區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多數對華出口商品給予零關稅待遇、免除這些國家對華2005年底之前的到期債務,對其他島國截止2005年底到期債務的還款期延長10年、在今后3年內向島國提供總計2000個培訓名額。與會各方還簽署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行動綱領》。中國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繼續擴大與太平洋島國的友好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主席先生,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增加投入和改革開放,大幅度提高了公路、鐵路、港口、航空、電信等基礎設施的服務水平,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主張互利共贏,通過全球和區域合作,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就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提出了五項舉措,涉及關稅、減債、貸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中國還積極參與東盟與中日韓、亞太經合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亞太經社會等區域合作。
在基礎設施區域合作方面,中國也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與老撾、緬甸、泰國聯合實施了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并已于2004年5月完工交付使用。目前,中國正加緊改造昆明至曼谷公路項目中國境內的路段,并出資3000萬美元開工建設老撾境內三分之一的路段,預計2007年2月完工。《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已將泛亞鐵路中國境內段東、中、西三個方案納入發展規劃。此外,中國還加入了《亞洲公路網政府間協定》、《大湄公河便利跨境客貨運輸協定》和《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貿易運營協議》,為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合作創造條件。
主席先生,
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最近制定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確定了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五年內降低20%,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將立足國內,自主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全面協調發展。同時,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在同本地區和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中,實現自身經濟的長期穩定較快發展。根據這一規劃,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將更為科學、協調、和諧,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有進一步的提高,也將為全球和亞太地區帶來更多機遇。
主席先生,
我們面臨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一個全面競爭的時代,一個深刻變化的發展環境。亞太地區只有抓住機遇,深化合作,才能增強亞太地區的整體競爭力,實現共同繁榮與進步。中國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將自身利益與世界各國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將中國的發展繁榮融入本地區和世界的發展繁榮之中,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