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1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針對白礁(Pedra Branca)及附近兩個礁島,即中巖礁(Middle Rocks)和南礁(South Ledge)的主權歸屬問題,提交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仲裁一案,已定下星期開庭聆訊,歷時三個星期。
國際法院定于11月6日至23日在海牙的和平宮(Peace Palace)審理這起新馬兩國人民都非常關注的領土紛爭。
據(jù)法院網(wǎng)站所發(fā)出的通告,雙方在聆訊期間將各自做兩輪的口頭陳詞。新加坡代表將率先從6日起作四天的口頭陳詞,馬國代表則從13日起用四天的時間陳詞。休息三天后,再由雙方代表做第二輪陳詞,各有兩天時間。
新馬兩國外交部長是在2003年2月6日簽署特別協(xié)定,同意把白礁主權爭執(zhí)提交國際法院仲裁。在兩國政府互換批準文件之后,這份特別協(xié)定便具約束力。兩國之后按照特別協(xié)定的條文,在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間,三次向國際法院提呈各自的書面陳詞。
新加坡外交部文告宣布,率領新加坡代表團遠赴海牙陳詞的是自1979年馬國開始索討白礁主權以來,便處理這個課題的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tǒng)籌部長及律政部長賈古瑪教授,成員包括自擔任總檢察長期間就緊密跟進白礁主權糾紛的大法官陳錫強、總檢察長趙錫燊、巡回大使許通美教授及高級官員。許教授也是這起仲裁案的新方代理人。
此外,政府也聘請了國際律師團及地圖專家協(xié)助。他們是在英國牛津大學執(zhí)教的女皇律師布朗利(Ian Brownlie)、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的國際法教授佩萊(Alain Pellet)、在巴黎執(zhí)業(yè)的專攻國界與領土糾紛問題的律師邦迪(Rodman Bundy)及律師兼地圖專家馬林托皮(Loretta Malintoppi)。
白礁距離樟宜以東約40公里,面積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兩端的長度只有137公尺。在過去150年,新加坡在沒有任何國家反對的情況下,一直都對白礁行使主權及負責管理島上的霍士堡燈塔(Horsburgh Lighthouse),而馬國在1979年之前出版的地圖,也都把它標為新加坡領土。
馬國是在1979年才單方面在所出版的新地圖上宣稱白礁為其領土,并開始索討這個它稱為Pulau Batu Putih的礁島的主權。
國際法院是聯(lián)合國根據(jù)1945年6月26日在舊金山簽署的《聯(lián)合國憲章》設立的主要國際司法機關。它是聯(lián)合國六個主要機構之中,唯一設在紐約以外的。和平宮位于海牙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公法圖書館之一。
國際法院具有雙重職能,即依照國際法解決各國向它提交的法律爭端,以及針對正式認可的聯(lián)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
法院的15名法官是透過選舉產生,任期為九年。為了確保法院的組成有一定的延續(xù)性,15名法官的任期不會同時屆滿,而是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根據(jù)均衡分配的原則,國際法院也不準有兩名法官為同個國家的國民。
聆審團一般是由國際法院的全體15名法官組成,但是由于新馬兩國在國際法院都沒有人選擔任法官,因此雙方都各自委任一人為臨時法官,一起參與聆審。由于這起爭執(zhí)同當年代表大不列顛帝國擴大其帝國版圖的東印度公司所簽署的多項協(xié)定有關聯(lián),因此新加坡在委任臨時法官時,就物色了一名了解英國殖民制度的法律專家。據(jù)知,這名人選是曾在1987年至2006年受委為聯(lián)合國屬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的印度籍國際法專家勞巫(P.S.Rao)。
按照國際法院的規(guī)章,法院院長一般將擔任聆審團主席,不過現(xiàn)任院長英國籍法官希金斯(Rosalyn Higgins)因曾針對白礁主權糾紛為新加坡提供咨詢,因此她在上個月已主動要求退出聆訊,轉而由副院長哈索內(Al-Khasawneh)出任主席,使得聆審團人數(shù)比原本的17名法官少了一名。
國際法院對仲裁案的裁決,是以多數(shù)票決勝負。它不會在聆訊后立即下判,估計聆審團需要6至9個月時間研究,才會作出裁決。新馬兩國已同意遵守在特別協(xié)定中所作的承諾,將接受國際法院的任何裁決,不會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