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zhuǎn)載,請與該刊聯(lián)系。
2003年底,莫斯科街頭天寒地凍,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內(nèi),“爭吵”卻如火如荼。
這本是一次會談,主題是“開誠布公、互提意見”。
可是誰也沒料到,俄羅斯外交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官員們,一下子扔出了幾十條“意見”,而中國使館的外交官們也不甘示弱,同樣以幾十條“意見”反擊著對方。
……
劉古昌擔任駐俄大使后的第一場外事活動,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進行的。
組織這場會談,本意是減少相互誤解,改進以往在相互協(xié)調(diào)上的一些不足,可是會談時間越長,“火藥味”卻變得越濃。
四年之后,向《環(huán)球》雜志講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劉古昌笑言,“當時覺得是件壞事,可是現(xiàn)在看來,這也可能是件‘好事’”。
會后,俄方對中方的“意見”進行總結,中方也把俄方的“意見”加以研究。“雙方都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遇到事情主動溝通,四年過去了,當時提到的那些問題,再也沒有發(fā)生過!
剛剛到任時,劉古昌感到,中俄關系的發(fā)展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到了2008年初,這位駐俄大使發(fā)現(xiàn),俄羅斯已然掀起了各種“中國熱”——學漢語熱,買中國商品熱,到中國旅游也很熱,甚至有的俄羅斯人還過起了中國的春節(jié)。
回顧四年多的駐俄工作,劉古昌感嘆,“增進俄羅斯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興趣,介紹中俄關系的重要性,可以說使館一年到頭每天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當然,隨著兩個鄰國的關系日益密切,交往越來越多,也會遇到一些利益差異,甚至出現(xiàn)一些問題。談及這些事件,記者感受到,劉古昌總是秉持著一個頗具個人特色的想法——“要把壞事變成好事”。
2005年冬,俄羅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冰天雪地,銀裝素裹,人們在這里安逸地生活著。可是11月13日下午1點40分左右,中國石油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突然發(fā)生的硝基苯精餾塔連續(xù)爆炸事故,打破了這座城市的寧靜。
事故發(fā)生后,泄漏出來的部分污染物注入松花江,而松花江又匯入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等俄羅斯城市都要飲用黑龍江的水,因此這次事故一發(fā)生,便引起了俄方的高度關注。
事件發(fā)生后,溫家寶總理專門致信俄總理弗拉德科夫,表示中方對此次污染持負責任的態(tài)度,正在采取措施消除災害后果;中國政府向俄遠東地區(qū)提供了水質(zhì)檢測儀和活性炭,以幫助該地區(qū)應對松花江水污染可能帶來的影響?墒沁@一事件還是在俄羅斯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尤其是俄羅斯的地方反應很強烈,甚至一些‘中國威脅論’也有所抬頭。”
說到此事,劉古昌介紹了這樣一個背景:蘇聯(lián)解體后,經(jīng)過十幾年的動蕩,俄羅斯實力有所下降,而這段時間,中國卻在快速發(fā)展,國家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俄羅斯人對中國產(chǎn)生了復雜的心理變化。另外,前幾年,受到西方輿論的影響,各種各樣的“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市場。
“因此事故發(fā)生以后,類似‘中國發(fā)展起來對俄羅斯是禍是!@樣的問題,在俄羅斯又被提了出來!
那幾天劉古昌正在國內(nèi)休假,還沒休幾天,就聽說俄國家杜馬要通過一個議案!白畛跷业玫降男畔⑹牵@個議案要向中國施壓,不但對中國進行指責,還要提出一些賠償要求。”
大使敏感地意識到一個問題:“在中俄兩國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迅速發(fā)展的勢頭下,如果通過這樣一個議案,不僅對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很不利,而且在國際上也會傷害中俄關系的形象,甚至可能為西方輿論離間中俄關系提供話柄!
于是,休假還沒結束,劉古昌就火速飛回了莫斯科。
“在杜馬里整整蹲了兩天,天天在杜馬里面轉(zhuǎn)!彼嬖V記者,當時見了很多人,包括俄羅斯自民黨主席、杜馬俄中友好議員小組主席、杜馬外委會主席等若干有影響的人物,與對方座談水資源的問題,如實向?qū)Ψ酵▓笾袊扇×朔N種措施,盡最大的可能來減少對俄方的危害。
“完全沒有外交辭令,毫不隱瞞,一個一個推心置腹地講,目的就是希望杜馬不要通過議案。”
可是,這次事故導致的污染畢竟是客觀存在的。而俄羅斯的議員們,也因此受到了民眾的壓力,似乎不得不“有所表現(xiàn)”。
如何消除這個突發(fā)事件在俄羅斯的影響?如何盡可能減少可能通過的議案對兩國人民的心理帶來沖擊?如何避免向國際社會傳遞出涉及中俄關系的負面信息?
反復做工作的同時,劉大使再次向俄方提出了那個思想——“要把壞事變成好事”——發(fā)揮我們的智慧,拿出我們的誠意,把本來可能傷害兩國人民感情、影響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偶發(fā)事故,轉(zhuǎn)化成中俄雙方坦誠交流、增進互信、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加強合作的一個范例。
“這一思想得到了俄方的認同。”
回想起在杜馬里的那兩天,劉古昌有著一個很直接的感受:俄方的議員們有著很高的政治素養(yǎng),能夠顧全中俄關系的大局,對中方的努力相當理解,又很務實地提出了具體的合作辦法。
其中的一個建議,就是希望中國派出一個專家團,幫助解決技術上的一些問題。
劉大使向國內(nèi)提出申請后,最高層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一個由環(huán)?偩、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十幾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團,隨即趕赴俄羅斯。
“俄方的政治家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對中俄關系的重視,對我們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肯定的!眲⒐挪χf,“那一次合作的效果非常好!褖氖伦兂珊檬隆挠^點,后來還被很多俄羅斯政要引用了。”
而這一事件的結局也頗有意思:一條壞消息——在一些地方的壓力下,俄羅斯國家杜馬最終通過了議案,要求盡快把污染事件的后續(xù)問題解決好;一條好消息——議案的通過如同走了一個過場,沒有譴責中國,沒有向中國施壓的內(nèi)容,更沒有要求賠償。(劉新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