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時代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兵團精神述評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丨筑牢新時代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兵團精神述評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1日電 題:筑牢新時代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兵團精神述評
新華社記者潘瑩、何軍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1年前,毛澤東寫下詩句,對喜獲和平解放、重煥生機的新疆大地激情展望。
1954年10月,黨中央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大部就地集體轉業,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是強化國家邊疆治理的重要方略,開啟新中國屯墾戍邊新篇章。
此后,來自祖國各地的人們,與當地各族干部群眾一道,源源不斷匯入兵團事業發展洪流。在60多年的奮斗征程中,兵團兒女賡續紅色血脈,始終繼承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逐漸形成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內核的兵團精神,在邊疆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家園的人間奇跡,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
屯墾天山 再造江南——艱苦奮斗創偉業
“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毙陆妷ú┪镳^里,醒目展示著毛澤東當年對新疆10多萬官兵發布就地轉業命令。
彼時的新疆百廢待興,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后,人民生活貧苦不堪。發展生產,改變當地一窮二白落后面貌,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初面臨的一場“硬仗”。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奠基人王震將軍帶領官兵們繼承發揚南泥灣精神,本著“不與民爭利”原則,進駐戈壁沙漠,在風頭水尾的不毛之地,在亙古荒原上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硬是從無到有建起一個個農牧團場。
喝苦咸水,住地窩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開荒造田,節衣縮食,白手起家……首批兵團軍墾戰士紡出了新疆第一縷紗,織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塊方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所在的石河子市,起初是一片戈壁荒灘,只有幾家車馬店和賣馕人家,很快崛起為兵團人自己選址、規劃、建造的第一座城市。
“林帶千百里,萬古荒原變良田;渠水滾滾流,紅旗飄處綠浪翻;機車飛奔煙塵卷,棉似海來糧如山……”20世紀60年代,一首《邊疆處處賽江南》的歌曲,讓新疆兵團人的壯舉傳遍大江南北。
在美麗的塔里木河畔,至今仍傳頌著“塔河五姑娘”的英雄事跡;王震大道、三五九大道、南泥灣大道、軍墾大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所在的阿拉爾市街頭,一條條以時代記憶、創業精神命名的道路,述說著難忘的奮斗歲月,感動并激勵后人。
扎根大漠 奉獻進取——“胡楊精神”代代傳
天山南北,凡有兵團人的地方,就有綠洲。兵團人就像大漠胡楊一樣,不論環境多么艱苦,都能頑強地扎下根來,蔭蔽一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47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一份份歷史資料、一件件文物,講述著一代老兵感人肺腑的事跡。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5團1803名官兵,從新疆阿克蘇出發解放和田,在天寒地凍中徒步穿越“死亡之?!彼死敻缮衬?,創下18天沙漠行軍1580里的奇跡。
此后,這群老兵一輩子扎根在沙漠邊緣,投身生產建設,獻了終身獻子孫,“胡楊精神”“沙海老兵精神”感動、鼓舞了無數后來人。
兵團人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優良傳統,一代代接續奮斗。
20世紀60年代,上海知青李夢桃從黃浦江畔來到兵團六師,在位于中蒙邊界的北塔山牧場當了一名“赤腳醫生”,長年騎馬行走在艱苦荒涼的牧區,為當地牧民送醫送藥,把一生奉獻給了當地醫療衛生事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是土生土長的“兵團二代”,為了讓兵團人告別用坎土曼辛苦耕作的生產方式,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鉆研農業機械技術,帶領團隊研究出兩代鋪膜播種機,實現兩次技術革命,助力新疆兵團棉花生產實現質的飛躍。
……
就這樣,兵團人從榜樣身上汲取前進動力,在艱辛付出、開拓進取中收獲豐碩成果。經過幾代人奮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綜合實力不斷壯大,不僅成為新疆工業的重要奠基者,更成為新疆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天山南北、亙古荒原上,兵團人創造出人類發展奇跡。
熱愛祖國 甘當衛士——家國情懷筑“長城”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深植于一代代兵團人心中。
從默默守護國土安寧,到聞令即動、與武警部隊和各族群眾攜手打擊暴恐犯罪、維護社會穩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堅持亦兵亦民、勞武結合、兵民合一,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新疆社會穩定中發揮了特殊作用,涌現了一批批先進人物。
“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是兵團九師161團職工,從1964年開始,50多年來,在薩爾布拉克草原深處,在荒無人煙的邊境線上義務戍邊20多萬公里,被譽為西北邊境線上的“活界碑”。
兵團十師185團職工馬軍武和妻子在自然條件惡劣的環境下,以哨所為家,20多年來堅持在中哈邊境護邊、護水、護林。他自豪地說:“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p>
劉前東是兵團三師葉城二牧場三連黨支部書記,他追隨父親足跡,在兵團海拔最高的邊境連隊抓民兵隊伍建設,常年組織民兵騎牦牛巡邏護邊,并想方設法帶領職工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他們是廣大兵團職工群眾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縮影,是兵團精神的生動體現。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說,兵團成立60年來,廣大干部職工扎根新疆沙漠周邊和邊境沿線,發揮了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的戰略作用。
一大批產業在兵團聚集、一項項制度不斷革新……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推進深化改革,不斷釋放體制特殊優勢和發展活力;從機關到基層團場、連隊,從全國各地引進的干部、專業人才和勞動力源源不斷投身新時期兵團事業,匯聚成維穩戍邊鋼鐵長城的新生力量。
新時代的兵團人正傳承前輩鑄造的寶貴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續寫新的榮光。
- 專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