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清華學子與鄉村建設的相互成就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高凱)2017年10月,清華大學首創“鄉村振興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模式,形成長期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站點網絡,圍繞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傳承、人居環境和組織建設五個方面助力鄉村發展。
至2021年6月,工作站已于全國15個省市設立25個站點,共計2800余人次依托站點開展服務工作,改造設計完成閑置房屋2.5萬平方米,輻射服務10萬余名村民;工作站引入政府及企業各項建設投資近2億元;依托各站點開展了諸如福鼎“共生計劃”、文登“新村民計劃”等特色產業培育與社區發展活動。
工作站以共贏形成強勁動力迅速茁壯發展,針對這一有效助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模式,該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弘于日前接受本網記者專訪,介紹了工作站中清華學子與鄉村建設的相互助力。
“我們最初謀劃工作站模式,正好趕上十九大召開,鄉村振興成為國家戰略,當時我正帶著學生們在云南參加一個鄉村更新項目的設計競賽,面對鄉村的空心化、老齡化,以及大量建筑閑置廢棄的狀況,我們認識到需要改變傳統的社會實踐模式,應該去做更有持續性、更加深入的鄉村實踐工作。”張弘說。
他表示,創立工作站最初的想法正是希望為鄉村引入更多高校人才資源,激活鄉村閑置的豐富資源。
“未來的鄉村振興是持久戰,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還有30年,其中鄉村無疑是著力的主戰場之一,所以我們最重要、最迫切的是去建設根據地,扎根到鄉村,持續地參與到鄉村發展進程中去,工作站還將成為一個個的觀察研究點,持續跟蹤一個個鄉村的逐步發展歷程,見證鄉村逐步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的偉大歷史。”張弘說。
據張弘介紹,考慮到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的投入,工作站數量上的最初設定是20個左右,“但事實上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跟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建了25個站點。”他透露,目前各地申報踴躍,希望建站的申報數量已經過百。
對于工作站發展如此迅猛的原因,張弘直言,多贏的機制在實踐中產生了強大的動力,“在建站的過程中,幾個方面的協同特別重要,首先是當地政府的支持,二是村里百姓的歡迎和認可,三是參與的師生團隊有熱情、動力和凝聚力,愿意持續地去為當地做貢獻。工作站開始建設實施以來,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到了正向的反饋,我們才有信心進一步去推動站點建設,擴大規模。”
張弘介紹,對于工作站而言,階段性目標的完成度非常重要,比如第一個階段是站點的建設以及隊伍的建設,地方政府、百姓與參與師生三方互相之間要達成一些共識,制定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
“這個階段一般是兩年左右,在兩年中,清華師生還有校友的這些團隊的力量要凝聚起來,深度融入鄉村。”
第二個階段要圍繞五大振興,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地去選擇一個切口或者說一個突破點,重點著力,逐漸形成人才、產業等方面有所成效的發展模式。
張弘表示,第三個階段要求在前面的基礎上逐漸擴大工作站的輻射范圍,兼顧其治理、文化,生態宜居等方面,逐步向五大振興的總體目標邁進。
對于工作站的最終規模,張弘指出,“我們目前的想法還是不宜建太多”。“工作站未來的選點,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盡可能做到各個省市自治區的全覆蓋,二是考慮站點的相對均衡,以及代表性,從文化、民族、地域、氣候等方面,能夠相對完整地呈現各個方面的特征,未來站點估計總量應該是在四十至五十個。”
張弘介紹,如今的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參與其中的既有在校師生,也有畢業之后的清華校友。
他舉例稱,比如威海文登站的地方站長,就是清華建筑學院畢業的一位博士。“在地方創業或就業工作的校友,對工作站模式非常認可和支持,認為這也是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平臺,非常愿意加入到團隊中。”
“校內參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寒暑假的實踐,大規模組織學生,集中開展鄉村服務。”張弘介紹,今年寒假的實踐,工作站招募約70個支隊,近1000人,這1000人中有40%是老隊員。
“老隊員每年帶著隊伍去到同一個地方,他們對地方的熟悉,對其需求的深度了解,可以很好、很有效的助力在當地開展各種各樣的工作。”張弘說。
第二方面是師生的日常的工作,“除了在當地集中開展工作以外,實踐團隊在學期中也在持續的推動工作,比如非遺文化的挖掘和提升,包括一些村民的民宿改造,或者是一些環境提升等具體項目,學生們按項目在日常學期中不斷地推動工作,通過遠程方式,或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到地方,不斷推動項目的實施和落地。”
工作站不僅將人才引入鄉村促成的鄉村的發展振興,對于參加項目的清華學子本身的學業也大有裨益。張弘介紹,工作站的相關內容跟教學的結合已經越來越緊密,清華建筑學院在今年甚至申報設立了鄉村振興方向的專業碩士。
“今年第一次招生已經結束,明年9月就入學,這個方向的碩士的培養計劃里要求至少一年是要在工作站培養,參與地方建設,從地方的實際需求和問題中去選擇研究論文的題目,并展開研究。”張弘說。他表示,這一專業碩士項目從建筑學院作為試點,培養模式若得到認可,則下一步培養對象將會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專業。“工作站將來會變成碩士培養基地,進一步保證有人才常年在地方開展工作。”
此外,張弘介紹,清華建筑學院本科生的畢業設計已經連續4年以工作站為題目開展,共培養了22位鄉村振興方向的畢業生,“工作站到現在有8個站點是通過學生畢業設計實現的,可以說這些學生在還沒有走上職場,在學期間就已經完成了人生第一個作品,而且這些作品在當地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高校的主要職責,包括人才培養,也包括社會服務,工作站模式,正是把這兩點跟國家、地方的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我認為這是它的最大特色。”張弘說。
他表示,工作站未來會在當下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我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校友加入進來,帶來更多的產業和資源,也會著力去推動創新創業項目,逐步引導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把他們跟地方資源項目結合起來,把工作站打造成鄉村雙創平臺,事實上,我們現在在工作站平臺上已經注冊了8家公司,這在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附加值的同時,也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發展,建設家鄉。”
張弘介紹,清華大學正在推動組建一個鄉村建設高校聯盟,“在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指導下,我們想進一步總結工作站的模式經驗,向更多的高校去推廣,把它做成一個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相結合,同時又能滿足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的新機制。”(完)
- 專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