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川滇的醫療幫扶背后:民主監督彰顯“健康溫度”
(同心筑小康)跨越川滇的醫療幫扶背后:民主監督彰顯“健康溫度”
中新網成都1月24日電 題:跨越川滇的醫療幫扶背后:民主監督彰顯“健康溫度”
中新網記者 岳依桐
在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的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總占地面積13.08公頃的鎮雄縣人民醫院是這個革命老區內數一數二的“豪華建筑”。先進的醫療設備、建設完善的科室在滿足當地民眾就醫需求的同時,還吸引了不少臨近省(市、區)的患者慕名而來。很難想象,如今擁有優質醫療資源的鎮雄縣數年前甚至沒有腫瘤科和重癥醫學科(ICU)。
鎮雄縣人民醫院的變化源于2017年。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帶隊赴鎮雄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專題調研考察,發現當地不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突出,本地醫療服務能力也相當薄弱,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長期存在。隨后,農工黨便決定發揮在醫藥衛生領域的界別優勢,協調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對鎮雄縣醫療衛生工作開展定點幫扶。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農工黨成都市委會華西醫院支部的具體落實下,2018年9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暨“中國農工民主黨華西專家醫療扶貧鎮雄工作站”在鎮雄縣揭牌啟動。
“首先是幫助鎮雄縣人民醫院完善科室建設,從零開始創建腫瘤科、ICU。”農工黨成都市委會主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科教授甘華田介紹,這一舉措結束了鎮雄沒有腫瘤科和ICU的歷史,極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
與此同時,幫扶工作還涉及人員培訓、信息系統建設、臨床實踐等方方面面。曾多次到鎮雄縣坐診、開展培訓的甘華田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當地醫療水平發生的變化。一套“在位+在線”的“華西-鎮雄模式”逐漸成形。在線幫扶即遠程幫扶,鎮雄縣開通華西遠程教學、醫療系統,實時開展遠程教學和問診;在位幫扶即實地幫扶,華西專家“走下去”在鎮雄設專家工作站,抓重點學科建設,提高服務和技術水平。
對此,鎮雄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朱太感慨頗深。“過去,很多前來就醫的危重癥患者,我們只能進行基礎的醫療救治,就必須往其他地方的大醫院轉,很耽誤患者的救治時間。作為醫生,我心中也很難受、很內疚。”從醫13年的朱太表示,“現在ICU的醫護人員每天都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但能第一時間救治病人,我感到很慶幸、很充實。”
遠程查房、會診、培訓……雖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相隔千里,但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優質醫療資源正不斷下沉至鎮雄。朱太告訴記者,經過華西專家的培訓和指導,醫院醫療工作者的水平不斷提升,管理工作日益有序,變化很大。“遇到疑難雜癥,第一時間可以聯系華西的專家幫忙會診,我心里很踏實,有了一個堅實的‘后臺’。”
去年10月,鎮雄當地居民周云(化名)因車禍造成失血性休克,被緊急送往鎮雄縣人民醫院,經過手術后轉入ICU,目前已經康復出院。“住院期間,華西的醫生不僅通過遠程查房檢查我的情況,還時常與鎮雄的醫生溝通,根據情況調整我的治療方案。”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周云慶說道,“沒想到在鎮雄也能接受華西專家的治療,我很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
對口幫扶的成效十分顯著。據了解,2018年至今,鎮雄縣人民醫院已成功從二級醫院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門診年均增長13.95%,住院患者年均增長12.08%,外埠住院患者年均增長27.72%,危重癥患者救治年均增長29.98%,三、四級手術年均增長23.06%。基本達到了醫改“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初衷,切實守護了民眾的健康。
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大會2021年12月17日在北京召開,100個先進集體、96名先進個人、50項建言獻策優秀成果、50項社會服務優秀成果受到表彰。農工黨《助力脫貧攻堅,華西同心幫鎮雄》是社會服務優秀成果之一。
在甘華田看來,“華西-鎮雄”創新幫扶模式的成功,不僅體現了民主黨派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工作成效,彰顯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更為未來中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跨省醫療幫扶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有效樣板。“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在全國推廣。”甘華田說。(完)
- 專題:同心筑小康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