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面對面:北京冬奧場館如何體現“中國智慧”?
(中國焦點面對面)北京冬奧場館如何體現“中國智慧”?
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北京冬奧場館如何體現“中國智慧”?
——專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建筑師徐全勝
中新社記者 杜燕
從2008年到2022年,一座座奧運場館不但成為城市新地標,也成為“雙奧之城”北京乃至中國發展的縮影,見證了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的聯系。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近日專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建筑師徐全勝,權威解讀建筑如何見證時代的發展,奧運場館的設計、建設如何體現中國智慧、展現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賽區場館建設的主要設計方,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承擔了哪些場館的新建與改擴建?
徐全勝: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競賽場館12個、訓練場館3個、非競賽場館24個。
北京建院參與了9個場館的新建與改擴建設計任務,包括國家速滑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北京冬奧村)、五棵松冰上訓練中心這4個新建場館的設計工作,以及國家游泳館、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以及首都體育館、首體綜合訓練館5個場館的改擴建工作。
“冰絲帶”:有感覺,會呼吸,有記憶,會思考
中新社記者:國家速滑館作為北京冬奧會的標志性場館,被認為是世界一流的場館。那么,場館運用了哪些世界一流的科技?
徐全勝: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賽區標志性場館和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能夠很好地支持運動員賽出優異成績。
按照綠色低碳的要求,“冰絲帶”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碳排放值趨近于零,制冰能效大幅提升,這是全世界首次將這種制冰技術應用在大型公共建筑上。
“冰絲帶”還采用了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這樣精巧的空間設計為節能環保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冰絲帶”采用的索網結構設計,不僅實現了結構形式的創新,也破解了屋頂索網結構高釩密閉索“卡脖子”技術,推動建成國內首條生產線,打破了進口索的壟斷地位,中國企業自主研發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冰絲帶”擁有一個“最強大腦”。作為場館智能化基礎數據集成平臺,“最強大腦”下層連接場館內裝設的各類設施和信息化系統,上層對接場館運營服務系統,通過收集計算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的場地濕度、溫度、風速以及觀眾席各區域人員數量,調控座椅送風系統和除濕系統,讓冰面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確保打造出“最快的冰”,實現了智慧場館“有感覺,會呼吸,有記憶,會思考”。
中新社記者: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初在視察“冰絲帶”時強調,無論新建場館還是場館改造,都要注重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冰絲帶”等冬奧場館在設計和建設中是如何貫徹這一理念的?
徐全勝:北京冬奧會新建和改擴建場館都將實現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
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至今,中國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有力促進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
以“冰絲帶”為例,場館選址采用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射箭臨時場館用地,賽時將舉辦速度滑冰比賽,賽后將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的開展,不僅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進行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冰上運動,也為賽后的商業演出預留了前所未有的空間。
所有奧運場館,在設計建設之初就貫徹共享理念、綜合利用理念,既支持比賽,又支持賽后利用。
場館設計充分體現辦奧理念
中新社記者:從2008年到2022年,北京建院在“雙奧”場館建設方面的主要角色有哪些?“兩個奧運”的場館設計理念有何變化?
徐全勝:從1991年至今,北京建院參與了三次申奧和兩次奧運工程的設計工作。
我認為,場館設計理念要充分體現辦奧理念。
2008年夏季奧運會辦奧理念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奧運場館成為全球利用太陽能發電量最多的建筑群之一;應用新型建筑材料、掌握關鍵材料技術,奧運場館的科技含量顯著提升;城市運行全面升級,公共交通連線成網,文明風尚漸成常態,北京努力讓民眾共享奧運帶來的發展成果。十余年來,綠色、科技、人文已融入北京城市發展的戰略中。
2022年冬季奧運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場館建設在新時代的新發展理念指導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就是綠色。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2008年既有奧運場館和設施,并在場館新建和改擴建過程中突出綠色低碳理念,所有新建場館均取得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所有改造場館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
第二就是開放。中國歡迎、支持全世界運動員來到北京冬奧會的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參加比賽,在中國的場館和賽場上取得世界最好的成績。同時,這些建筑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科技以及中國的文化。
第三就是共享。冬奧會建筑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大量場館由夏季奧運會的體育項目功能轉化而來,是綠色的體現,也是最大的共享。比如,五棵松體育中心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場館,賽后成為中國籃球最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場館,同時還是中國流行音樂的標志性場館,籃球場地僅需6個小時就能變為冰球場地;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承擔冬奧會北京賽區主媒體中心,是奧運史上首次將國際廣播中心和主新聞中心整合到一起,在賽后將成為世界級會展綜合體;北京冬奧村在賽時是運動員公寓,賽后將作為北京人才公寓永久保留。
以上所有理念的實現,都有一個巨大的支撐——科技。從夏季奧運會到冬季奧運會,中國科技有了長足發展,在這些新建和改擴建的場館建設中,中國自主科技創新的技術支持了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
“雙奧之城”由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轉變
中新社記者:偉大的建筑都是一個時代經濟、科技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具體體現。14年間,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建筑師的視角,您認為從夏奧會到冬奧會的14年間,北京城最大的變化有哪些?
徐全勝: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就是從高速度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2008年夏季奧運會之時,中國處于高速度發展階段,有一些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功能尚不完善。這些年,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城市建筑,到景觀環境,再到城市治理,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交通、人口、空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較好解決。
反映到具體建筑上,伴隨時代的發展,建筑的設計理念、建筑用途、設備設施、科技應用都隨之而變。
可以說,一幢幢體育建筑見證了北京城市巨大的發展變化。
以首都體育館為例,它建成于1968年,是20世紀中國規模最大的室內體育館,是中國第一座人工室內冰場。這次冬奧會,北京建院一如既往采用時代領先的設計,在大型冰場上采用了新型環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依托一流的冰面,借助聲、光、電技術打造“最美的冰”。
再比如,2008年建成的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到2019年,建成的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體航站樓,以其獨特的造型設計、精湛的施工工藝、先進的技術應用等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尤其是開發應用多項自主創新新技術新工藝新工法,不僅科技含量高,也更集約、高效。
十余年間,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整體而言,國家新發展階段的成就便如此呈現在北京的城市建筑上。
北京淪為外國建筑師的試驗場?
中新社記者:在北京,歷史上有很多建筑出自外國人之手,比如早期的北海白塔。您怎么看待中西方在建筑領域的交流、合作?有一些人認為,時至今日,北京淪為外國建筑師的試驗場,您如何看待這種爭論?
徐全勝:這是建筑設計界和公眾長期討論的問題。
我想,這些年來,大部分國際設計師把設計的精華留在了中國。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引進國際設計師,不僅參與到國內的重要項目中,也帶著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建筑科技,以及不同的建筑文化來到中國,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貢獻。在這個階段,中國設計師通過與國際設計師合作,學習了先進的經驗。
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讓中國設計師能夠以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平等地與國際設計師合作。中外設計師在相互借鑒、相互助長、共同創新中,也提升了建筑的認可度。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是輕易能被外來文化所同化的,這是得到歷史證明的。體現在冬奧會的建筑合作上,“冰絲帶”是澳大利亞建筑師和中國建筑師合作的精品。設計上用靜態的建筑展現了速滑項目的“動感”,又將堅硬的冰寓意成柔軟的“絲帶”,蘊含了中國人對自然的深層思考和剛柔相濟的智慧,22條透明的冰狀絲帶如同速滑運動員飛馳而過留下的痕跡,象征著無限的速度和激情,這22條絲帶又代表著北京承辦冬奧會的年份。
在國外項目中如何融入中國文化元素?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北京建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您能否介紹在國外參與的一些建設項目?在設計建設國外項目的時候,是否會考慮融入中國文化元素?
徐全勝:中國人設計、建造的建筑,毫無疑問會留下中國人血脈里傳承的文化基因。
北京建院走向世界,參與建設了許多當地的建筑。比如,白俄羅斯國際標準游泳館“中國結”的單元造型,體現了中國元素;手拉手的建筑形式,展現了中白友誼。
比如,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俗稱“大金碗”),是中國企業首次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身份建設世界杯主場館。北京建院參與了“大金碗”的結構設計。
建筑,有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中國在國外參與設計、建設的建筑,自然而然地傳播著中國文化,講述著與時代一同發展的中國故事。(完)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