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女”黃小玲:撥動陶瓷文化“和弦” 激發古瓷都活力

(兩會人物)“瓷女”黃小玲:撥動陶瓷文化“和弦” 激發古瓷都活力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劉曼)“醴陵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在國內是與景德鎮比肩的陶瓷主產區。”如何更好激發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的魅力與活力?在湖南醴陵生活、創作數十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認為,要從支持醴陵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陶瓷)集群,建設醴陵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方面著手,多管齊下,“走出”文化自信和產業自信。
醴陵陶瓷生產始于漢,興于宋,盛于清,已有近兩千年歷史,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也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陶瓷之都。
近年來,醴陵圍繞陶瓷新材料、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等產業打造細分產業鏈,產品包括日用瓷、工業瓷、藝術瓷三大類4000多個品種,并培育泥料供應研發、裝備制造、包裝設計等上下游產業,規劃建設瓷泥供應產業園、醴陵陶瓷裝備產業園、醴陵陶瓷新材料產業園等。目前,醴陵陶瓷產品暢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瓷占世界市場的30%左右,日用瓷占世界市場的14%左右。
“隨著70條陶瓷自動化生產線建成投產,醴陵陶瓷等傳統產業正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黃小玲說,以陶瓷產業集群為核心,醴陵積極向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延伸,構建現代產業生態體系。
黃小玲指出,雖然發展趨勢向好,但醴陵陶瓷仍面臨傳統陶瓷產業占比高,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格局未形成;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物流、能源、配件價格持續上漲,產業供應鏈脆弱;產業品牌影響力不高等發展瓶頸。
對此,她建議國家支持醴陵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陶瓷)集群示范區,并在工業用地指標、水電氣供應、泥礦資源、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傾斜。
醴陵窯核心區主要分布于溈山村,村內保存有宋代以來與瓷業相關的古窯址、瓷泥礦井、練泥作坊等文物點194處,還有完整的古建筑群7處,傳統建筑123棟。
“醴陵窯遺址是南方地區罕見的文化內涵豐富的特大遺址,是中國古代瓷業生產歷史的活化石。”黃小玲調研發現,醴陵窯遺址規模龐大,分布范圍廣,遺址類型復雜多樣,保護要求各異,各方面綜合特性導致醴陵窯遺址保護利用難度極大。
她認為,要全力支持以溈山窯區為中心,打造醴陵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其建設成為“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等國家、省級示范點,以陶瓷文化助推“產城融合”。(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5日 15:17:08
- 2025年04月15日 13:05:12
- 2025年04月15日 11:38:42
- 2025年04月15日 11:27:30
- 2025年04月15日 10:56:48
- 2025年04月15日 08:31:41
- 2025年04月14日 21:51:30
- 2025年04月14日 16:37:04
- 2025年04月14日 16:23:46
- 2025年04月14日 15: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