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談核色變”? 全國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關注不過分恐慌
(兩會人物)如何避免“談核色變”? 全國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關注不過分恐慌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如何避免“談核色變”?全國人大代表董保同:敏感關注不過分恐慌
作者 馬帥莎 黃鈺欽
從常規體檢、癌癥治療到核電供應、核能育種,核科學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當前核科技前沿有哪些?是否還需“談核色變”?如何推動民用核技術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談核色變”不是絕對的壞事,需要敏感關注核科技,但也不宜過分恐慌,對于民用核技術發展,和平的環境和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必要條件。
聚焦核科技前沿
新一代核反應堆技術,是董保同一直關注的核科技前沿領域。他指出,在這一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總體上并駕齊驅,甚至在部分領域走在前列,“這將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
對于核聚變領域,畢業于北京大學原子核物理學專業的董保同回憶說,他上大學時,科學界就已經指出核聚變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主要方向,雖然后來實際科研進度慢于原先設想,但方向是對的。
“核聚變作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長期戰略選擇,肯定是一個大方向,并且會帶動一系列科學學科發展,現在還處于探索期,正在孕育著未來的大突破。”董保同說。
同時,他還提到了空間核動力。他指出,前往月球和火星,太陽能還可以發揮作用,但如果將來人類的飛船或探測器需要飛往更遠深空,無法獲取太陽能,核能幾乎就成了唯一選擇。
“談核色變”:敏感關注但不過分恐慌
當前,核技術應用已經廣泛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僅以醫療領域為例,除了人們熟知的CT、PET檢查,核技術還作用于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防護服的消毒滅菌、癌癥治療等。董保同告訴記者,國際原子能機構把核技術應用看成是比核能應用范圍更廣的領域,“幾乎可以滲透到各個領域”。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對核技術感到陌生,甚至“談核色變”。在董保同看來,“談核色變”的主要原因是民眾對核科技不夠了解。他指出,核技術確實具有兩面性,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社會,處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核輻射或核污染。因此,一方面需要科學知識傳播,另一方面核工業界也必須如履薄冰,確保安全。
“‘談核色變’說明大家至少知道核不能隨便觸碰,就其本身而言不是絕對的壞事,大家敏感關注,但如果過分恐慌,也是違反科學的。”董保同說。
民用核技術最需和平與合作
由于核技術的特殊性,民用核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外部環境、行業規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僅就民用核技術來講,該領域特別需要國際合作。”董保同說,一個核電站從建成到壽期結束可長達60年,甚至還有國家批復使用80年,如果一個核電項目年限達到百年量級,再加上前期工作和建設期,必須有長期合作關系。
“外界還會擔心,核設施如果被戰火攻擊或被恐怖分子襲擊怎么辦。”董保同說,“所以核能的發展特別需要和平的環境、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是一個必要條件。”
在行業規范方面,董保同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核領域的立法。他指出,核立法領域仍存在部分空白需要法律規范,比如放射性廢物如何處理,特別是需要存放多年的核廢物等。當前,不少國家針對放射性廢物進行了單獨立法,董保同也希望中國能建立起完整的法律體系,進一步推動核領域的依法治理。(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