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雪樵:從促環保到治網暴,公益訴訟如何解民煩心事?
(兩會人物)專訪張雪樵:從促環保到治網暴,公益訴訟如何解民煩心事?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專訪張雪樵:從促環保到治網暴,公益訴訟如何解民煩心事?
中新社記者 李京澤
近期,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指導性案例,女子取快遞被造謠自訴轉公訴案位列其中。這起案件中,被害人因被誹謗,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遭遇“社會性死亡”,曾一度引發公眾熱議。
檢察機關為什么要將刑事自訴轉為公訴?公益訴訟如何解決民眾煩心事?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了公益訴訟縱橫兩個維度的發展。
“網絡誹謗傳播廣、危害大、影響惡劣,被害人面臨舉證難、維權難,通過自訴很難實現權利救濟,更無法通過自訴有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張雪樵說,公益訴訟就是保護公共利益,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公益訴訟劍指網絡安全,就是要向社會釋放“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的信號。
網絡安全是公益訴訟與時俱進,不斷擴大覆蓋面的一個縮影。張雪樵表示,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以來,公益訴訟法定版圖一直在積極、穩妥拓展。
過去五年,作為公益保護“國家隊”,檢察機關將公益訴訟的利劍指向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等多個領域。并探索辦理婦女及殘疾人權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公益損害案件,以實踐經驗完善相關立法。
僅2021年,在全國人大及相關單位的支持下,最高檢推動了安全生產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三部法律中增設檢察公益訴訟條款。
展望新的一年,張雪樵指出,最高檢已將“繼續深化殘疾人、婦女、老年人等特定群體權益保護,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治化進程;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網絡空間治理、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新領域探索力度”納入《2022年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要點》。
對于公益訴訟這份具有治理現代化優勢的“中國方案”,張雪樵評價稱,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在幾年的時間里取得快速發展,在案件量、制度影響力上不遜于國外幾十年的發展歷程。
從試點到全面推開再到快速發展,環境領域都是公益訴訟的先行領域,透過這一領域,外界或可觀察公益訴訟在縱深維度的發展。2021年最高檢立案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南四湖專案”就是一個例證。
南四湖地處四省交界,整個流域涉及八市34個縣市區,是南水北調東線的重要通道,曾一度污染嚴重,因涉及地域眾多而難以改善。最高檢介入后整合多方力量,統一執法標準,目前已初見成效。
這一案件顯示出公益訴訟制度提質升級的兩個主要方面:
一方面是應用高科技解決取證難題。張雪樵介紹,“南四湖專案”中,面對1266平方公里的湖面、3萬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檢察機關在司法領域首次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采集,有效發現公益訴訟線索。
另一方面,在這次案件辦理過程中,聽證會進行了直播,1000多萬網友當起了“云監工”。“公共利益的堵點、痛點在哪里,老百姓最有發言權。”張雪樵說,司法機關從事司法活動應該還主權于民,讓人民參與司法。
他認為,公益訴訟檢察并非“零和博弈”,本質是通過加強對公益損害問題的監督,助力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共同維護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不僅法定版圖在擴張,公益訴訟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展,吸引力不斷增強,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與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協作配合中持續深化。”張雪樵說。(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