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談退稅與增長:水深魚歸、水多魚多
(兩會觀察)李克強談退稅與增長:水深魚歸、水多魚多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李金磊)“退稅降費是在做減法,但實質上也是加法,因為今天退,明天就是增,今天的減,明天就可能是加。”
3月1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形象地解讀了退稅與增長的辯證法:所謂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

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新增市場主體納稅逐年增加。去年中國新增納稅市場主體交的錢,超過了當年減稅的錢。從2013年實施增值稅改革,以減稅為導向,累計減了8.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當時財政收入大概11萬億元,去年已經突破了20萬億元,增加了近一倍。
基于這樣的辯證法,三重壓力之下,中國2022年減稅降費的力度不減,而且拿出了新的減稅降費計劃。
與往年不同,中國此次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退稅和減稅并舉,規模達2.5萬億元,為歷史上最高。而且,結構有所調整,退稅頂在前面,規模1.5萬億元以上。
今年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而且設定了明確的時間表,體現出政府迫切希望市場主體享受到“及時雨”的決心。
根據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業的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業、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稅額在年內全面解決,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稅逐月解決。
“今年減稅降費更加注重精準和時效性。”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上半年往往是企業最缺錢的時候,正缺錢的時候錢來了就是雪中送炭。打個比方,在雪花飄得最大的時候送炭,和在雪都快下完的時候送炭,邊際效應是不一樣的。而且,減稅降費沒有“撒胡椒面”,優先安排小微企業,重點支持制造業等,把有限的財力用在最急需的實體經濟領域,體現精準發力。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認為,用減稅降費的措施支持穩增長,用稅收的減法換取市場主體活力的乘法。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有利于緩解企業流動性緊張,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另外,由于地方財政收入遭遇新的困難,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長18%,總規模達到9.8萬億元。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
李克強說,退稅主要是中央財政掏腰包,當然地方政府也得“湊份子”。退稅的錢是直達企業,考慮到基層的困難,對基層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是直達市縣以下基層。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有利于為地方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提供有力財力保障,減輕地方資金負擔,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真正實現惠企利民。
白景明指出,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大幅擴大,可以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不同地區之間財力平衡問題,二是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的問題。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退稅減稅規模卻創新高,用今天的“退”換來明天的“增”,“真金白銀”惠企利民,留住青山、贏得未來,實現“水深魚歸”“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復雜環境之中,兼顧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中國對財政政策的運用日益駕輕就熟。(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30:11
- 2025年04月12日 18:58:11
- 2025年04月12日 16:24:04
- 2025年04月12日 16:12:07
- 2025年04月12日 16:05:03
- 2025年04月12日 16:03:05
- 2025年04月12日 15:59:40
- 2025年04月12日 15:18:16
- 2025年04月12日 14:45:35
- 2025年04月12日 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