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運河看江蘇——水利篇
大運河歷經2500余年的動態變遷,不僅為國家政治統一、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貨物運輸、防洪蓄水和農田灌溉中發揮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活態遺產。大運河江蘇段有很多重要的水利工程,跟著央視網一起了解。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地處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是江蘇江水北調工程的龍頭和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主要由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閘、3座套閘、2座涵洞、2條魚道及輸配電、引河工程組成,具有抽江北送、自流引江、抽排澇水、分泄洪水、余水發電、保障航運、改善生態環境等七大功能。
該工程是新中國第一座大型電力排灌工程、亞洲規模最大的泵站樞紐,也是我國跨流域、遠距離、大流量調水的先行實踐典范,被譽為“江淮明珠”。樞紐工程承擔防洪減災、水資源供給、水生態改善等重要任務,建成以來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截至目前,累計抽江北送1643億立方米,向里下河地區引水1419億立方米,排泄淮河洪水10071億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澇水近405億立方米,余水發電9500萬度。其農業種植受益面積290多萬公頃,排澇受益范圍11000平方千米,防洪受益范圍63000平方千米,為促進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水利支撐保障作用。
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都水利樞紐時,對“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的提法表示贊同,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給予肯定。
淮安水利樞紐
淮安水利樞紐位于江蘇省淮安市南郊,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建有水(涵)閘、泵站、船閘、水電站等水利工程近30座,樞紐核心區工程密度世界罕見,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水上立交規模居亞洲之最,淮安抽水二站立式軸流泵轉輪直徑為全國之最。
淮安水利樞紐水系復雜、工程林立、功能多樣、效益顯著,堪稱水利工程實景博物館,兼具泄洪、灌溉、調水、排澇、航運、發電等綜合功能,長江之水經大運河實現南水北調,淮河洪水經洪澤湖調蓄后分泄入海,白馬湖、寶應湖地區澇水經淮安站抽排入灌溉總渠,洪澤湖水源保障渠北地區灌溉和大運河航運,江河湖海在這里互聯互通、互濟互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保障。
淮安水利樞紐建成以來,灌溉總渠引排水4800億立方米;淮河入海水道兩次大流量行洪,其中,2003年行洪33天,泄流44億立方米;2007年行洪22天,泄流34.2億立方米;江水北調暨南水北調第二梯級泵站淮安站累計抽排水760億立方米,其中,2022年淮安站抽水36.7億立方米突破歷史極值。
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級樞紐控制工程,建成于2003年6月,總投資3.5億元,主要作用是保證淮河入海水道行洪和大運河通航互不影響,是亞洲最大的水立交工程。該工程采用“上槽下洞”型式,上槽為長125.7米,寬80米的京杭運河二級航道,下洞為15孔(6.8米*8米)的入海水道泄水涵洞,設計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將在現狀地涵北側擴建,仍采用“上槽下洞”型式。新增30孔地涵,行洪流量增加至7000立方米每秒,上部槽長251米,槽寬90米。
淮安水利樞紐安瀾塔與淮安區鎮淮樓遙相呼應,蔚為壯觀,是千里淮河和千年運河的地標性建筑。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工程獲評“江蘇最美水地標”“江蘇最美運河地標”。
2009年4月21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習近平親臨淮安水利樞紐視察。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