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話融合)“老文化”也能很“年輕”:臺灣教師在廣東講述“媽祖”故事
中新社廣州12月17日電 題:“老文化”也能很“年輕”:臺灣教師在廣東講述“媽祖”故事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媽祖信俗雖然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老文化’也可以做得很有創意。”來自臺灣的謝雅卉如今是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在大陸讀書、生活、工作已有13年的她,長期研究媽祖文化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區的傳播。她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海峽兩岸民心相通、相互交融的精神紐帶,我希望能講好媽祖的故事。”
媽祖信仰起源于宋代,在漫長歷史中,廣東、臺灣和福建等地的出海人常攜帶媽祖神像隨行保佑,媽祖被尊稱為“海上保護神”“海上和平女神”。千百年來,媽祖隨著信眾走向世界,形成了一系列媽祖信俗,并逐步發展成為內涵與外延都很豐富的“媽祖文化”。2009年,包含媽祖祭典在內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從小在臺灣高雄長大的謝雅卉,對媽祖文化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不開心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像與身邊人訴說一樣與媽祖聊天。比如會問‘我這個工作會發展得好嗎?媽祖娘娘可以給我一個方向嗎?’”在她看來,媽祖就像母親或者好友一樣的存在,可以時常進行傾訴。
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畢業后,謝雅卉到廣州高校任教。在廣告學等課程的教育中,會與學生討論兩岸文創現階段發展情況,與此同時,還通過假期旅游或田野調查的機會,研究兩岸文化的融合之道,媽祖文化成為她研究的落腳點。
在謝雅卉看來,海峽兩岸在傳播媽祖文化方面都做了不同的努力,除了有成千上萬臺胞跨越臺灣海峽,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外,臺灣會舉行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逾萬名媽祖信眾以傳統跪拜禮為媽祖送駕;福建也會進行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以“嘉年華”的有趣方式宣傳媽祖文化。
而針對媽祖文化的“年輕化”發展,兩岸都有進行不同的設計。謝雅卉舉例子稱,比如臺灣會做“好神公仔”系列,讓這些“神靈”像朋友一樣“親切”。在大陸,媽祖文化在社交平臺上很“火”,年輕人會在網上通過“線上祈福”等游戲互動的方式祈求平安。
“這樣看來,兩岸年輕人對媽祖的認可度都一樣,在傳播媽祖文化方面,兩岸是互相學習交融和融合創新的過程。”謝雅卉說。
結合時下流行的公仔“盲盒”概念,對于宣傳媽祖文化,謝雅卉有很多新穎想法。在日常的教學中,她會用有趣詼諧的事例鼓勵學生把媽祖文化創新地融進設計中,“例如臺灣臺南當地會針對歷史人物設計出很多有趣的包裝,在傳播鄭成功故事方面,會結合啤酒推出‘成功啤酒’,并設計出‘喝啤酒一定很成功’的廣告語。學生也可以在設計產品時融入‘媽祖保平安,希望大家凡事都有好結果’的概念。”
作為一名現代“斜杠”青年,謝雅卉除了是一名教師,還是一名旅游美食博主,用腳步丈量兩岸城鎮,拍攝短視頻介紹風景。
“神農架怎么來?其實與神農文化有關”“廣州南站客流量居亞洲之首,也太厲害了吧”......2020年,謝雅卉開設“臺灣老謝游大陸”私人社交賬號。“賬號都是分享我在祖國大好河山旅游的經歷,這些視頻也會吸引很多臺灣網友的注意,他們會評論‘你在這里生活得很好,我也想過來看看’。”謝雅卉表示,這些年來,大陸在不斷發生變化。“整體上說,從城市基礎建設推進到鄉村振興,大陸真的很用心在發展建設,我也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挖掘鄉村非遺特色,幫助鄉村打造文化品牌。”她說。
謝雅卉表示,現在是西進大陸發展的好時期,大陸如今有很多的青年社群交流活動,臺灣青年可以借由這些活動過來走走,或者與曾經來過大陸的青年聊聊,可以增進彼此了解。(完)
- 專題:臺青話融合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