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觀瀾:贛鄱大地上的“文化味兒”為何越來越濃?
中新網南昌5月21日電 題:贛江觀瀾:贛鄱大地上的“文化味兒”為何越來越濃?
中新網記者 李韻涵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江西是歷史人文淵源之地,也是文章節義之邦,涌現出了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文天祥、朱熹、湯顯祖等一批文化名人。
傳承千年的江右文脈感召著一代代贛鄱兒女繼往開來,在贛鄱大地上繼續書寫新的文化故事。江西自2019年以來,連續5年召開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贛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重、成色更足。
歷史底蘊豐厚,文物保護利用邁上新臺階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國字山戰國墓葬、景德鎮樂平南窯唐代窯址……江西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
“新時代十余年來,是江西文物事業投入多、發展快、成果大的時期,文物保護利用呈現出持續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江西省文物局局長丁新權表示,該省文物普查和等級提升成效顯著,同時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
據了解,江西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28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2013年的52處增至現在的160處,位列全國第14位。全省登記認定可移動文物超64萬件,居全國第18位,其中,珍貴文物6.15萬件,位列全國第14位。
這些飽經滄桑又承載大量歷史故事的文物遍布在江西各地,江西整合資源,進一步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越來越多文物與觀眾見面,越來越多觀眾喜歡走進博物館。
江西省登記備案的博物館數量從2013年的132家增至現在的202家,其中,國家等級博物館從20家增至61家。江西省博物館、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獲評“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今年江西省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御瓷歸來”展更是創造了陶瓷展陳設計、現場觀展體驗、媒體關注熱度的新紀錄。
文藝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文化的力量,潤物無聲。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小說《琵琶圍》、電視劇《可愛的中國》等18件作品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我們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出臺‘文藝七條’和全國首個促進網絡文學繁榮發展措施。”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資辦主任郎道先表示,江西一批藝術家獲魯迅文學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網絡文學銀河獎、電影華表獎、戲劇梅花獎等。
此外,十年來,江西平均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面積由189.2平方米增至290.4平方米;江西電影院由127家增至471家,電影票房由3.83億元增至14.28億元。
2023年,江西省規上文化企業營收2599.53億元,比2013年增長45.8%。其中,文化制造業營收比重由82%下降到64.4%,文化服務業比重由7%上升到25%,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贛鄱文化“出海”步伐加快
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方面,江西正奮力守護、挖掘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賡續千年文脈,并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在“千年瓷都”景德鎮,這里實施大遺址保護計劃,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系統梳理、整體保護160處瓷業遺址、108條老里弄、近現代老廠房等瓷業遺產。還有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這里將老手藝傳承下去。
在特色文化傳播方面,江西“絲路瓷行”“大淵藝站”等對外文化品牌項目影響廣泛,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國際瓷器研究聯盟等在景德鎮成立,推動景德鎮打造國家文化交流客廳、國際文化交流名城。
此外,江西推動文化貿易發展,景德鎮入選國家級文化出口基地,十年來江西出版傳媒集團版權輸出數量由191種增至489種。如今,越來越多的江西優秀文化品牌揚帆出海、走向世界。(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