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進入“兩會時間”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引熱議
中新網成都2月25日電 (王利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六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25日在成都開幕,標志著成都進入“兩會時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人工智能正為成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聚焦人工智能應用,代表委員們熱議產業發展與挑戰。

據了解,成都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勢頭強勁。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填補了西部地區的算力空白,已與千余用戶合作;成都智算中心則助力生成了超過230個AI解決方案。在細分領域,考拉悠然等企業的大模型成果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
成都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成都市委會參政議政專委副主任、成都數據集團運營管理部部長徐忠波指出,在DeepSeek引領的大模型浪潮之后,智能體應用生態的規模化落地將是下一個產業爆發點。他建議通過國家超算成都中心與天府智算中心的協同調度,實現“超智融合”,提供算力支撐;依托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保障數據要素供給;打造“智能體模型工廠”,構建垂類應用便民利企。
盡管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但代表委員們也指出了一些挑戰。例如,當前成都人工智能產業面臨實際應用場景有限、技術對外依賴程度較高、資源整合效率低以及人才短缺等問題。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徐忠波建議加大對人工智能企業的支持力度,從算力支持、空間補貼、場景推廣等方面擴大政策支持維度,拓寬“算力券”政策覆蓋面,加大對“成都數據公園”的運營支持保障力度,強化數據要素供給保障。他還建議圍繞產業建圈強鏈提供AI賦能,打造行業大模型示范場景,如在“AI+工業制造”“AI+現代農業”等領域助力產業升級。
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瑋從應用場景的角度提出建議,推廣智能交通系統,借助人工智能監控實時采集路況,為駕駛者規劃最優路線,緩解擁堵;同時,加強交通數據收集分析,使用大數據預測交通流量,制定科學管理策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作為腦科學領域從業者,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雷鵬十分關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模擬大腦活動。他認為,下一輪生物革命在于人工智能真正認識大腦后,進行思考模擬甚至創造力模擬。例如,利用現有信息,讓人工智能推理出關鍵蛋白或因子是否真正發揮作用,是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完)

- 專題:2025地方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2日 20:30:11
- 2025年04月12日 18:58:11
- 2025年04月12日 16:24:04
- 2025年04月12日 16:12:07
- 2025年04月12日 16:05:03